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我国机器人产业缺乏创新动力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4/7/30 10:08:47 | 阅读次数: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但我国当前的机器人产业存在明显的短板,在培育核心技术的同时,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也有待规范。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中国国民经济52大行业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达18000~31000亿元。以中国机器人3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推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背景之下,资本市场将对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偏爱。其中第一类是核心零部件厂商,原来是生产数控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或者伺服电机等自动化零部件的厂商,依靠着对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了解及丰富的客户资源进行销售。第二类是行业系统集成商,依靠高校背景或行业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企业。第三类是机器人的用户,依靠对终端需求及工艺的充分了解,从原先机器人的用户转为生产机器人的厂商。
然而,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1)机器人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等核心技术被美日等发达国家控制。我国精密制造整体水平不高,关键零部件技术缺失,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尤为明显。(2)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3)是固化生产模式对产业发展构成障碍。中国目前的装备制造业以组装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新动力。工业机器人的介入,会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这使得在低端制造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固有思维短期内很难接受革新式的生产方式。
中国目前的人力成本仍然相对较低,除了大型的密集生产之外,使用机器人仍然是一项较大投资,而且定制、安装、折旧和维修等费用超过了人工成本,带来的利益不足以冲抵投入,因此国内企业对使用机器人持有疑虑,产业难以迅速壮大。
(来源:国际商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