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进一步构建完善维护产业安全体系 推动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http://www.acs.gov.cn/ | 时间:2011/1/14 13:49:51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编者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并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潮流,事关全局的先导性、支柱性的产业。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也是浙江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对浙江省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产业安全角度对推动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和主要内涵

1、重要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也面临着日趋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经济结构状况以及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加深了我们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十二五”期间,是浙江省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扩内需稳外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主要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其内涵来说包涵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两重涵义。战略产业,是指一国或地区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部门,强调在产业体系演变中的关键地位;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强调产业的技术、产品、设备、服务及市场处于成长期。总的来说,就是一国或地区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现阶段,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涉及领域有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按照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浙江省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浙江省选择了生物、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核电关联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目前,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领域上已经处于国内前列,具体来看:

1、生物产业 浙江省生物资源丰富,生物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为主体,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领域推进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杭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台州国家化学原料药基地为主、湖州生物制药、金华天然药物、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各具特色的一批生物产业集聚区块。拥有省医科院、农科院等19所生物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企业技术中心32家(其中国家级6 家),公共创新服务平台16家,通过美国FDA、欧洲COS认证的企业数量全国领先。2009年,浙江省生物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000亿元左右,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其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制造业2009年实现总产值657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完成出口交货值177亿元,居全国第一;在化学原料药、维生素、天然药物等领域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拥有新和成、浙江医药等上市企业22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16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生物企业13家,企业利税位居全国前列。

2、新能源产业 目前,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光热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嘉兴海宁地区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集聚区;杭州桐庐形成了以富春江水电为代表的水电及潮汐能核心装备制造企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迅速,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术全国领先,核电站用高标准管材、阀门等附件以及水电、潮汐能发电设备生产均取得较大进展;风电产业也已初具规模,自主研发的2.5MW风机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整机制造能力近1000MW;并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如正泰太阳能在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与装备制造领域世界领先;昱辉阳光在硅晶体材料切片领域国内领先,运达在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研发与生产国内领先;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60亿元。

3、先进装备制造业 浙江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制造、系统集成、产业集群的现代生产服务体系。在大型发电设备和石化装备、数控加工设备、特种远洋船舶制造、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优势。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元,占全国的10.2%,已经成为继广东、江苏和山东之后的装备制造业大省。2009年,浙江省2.4万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34.2%;装备制造工业完成限额以上投资1666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限额以上投资的45.6%

4、节能环保产业 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领域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发电等仪器装备制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造纸与皮革废水污泥处理处置、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及设备制造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一些技术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2009年节能产业总销售收入约2000亿元,其中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15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近900亿元;节能技术服务总收入15亿元。截止2008年,全省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1500余家,从业人员21.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452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1028.9亿元,环境保护产品生产181.9亿元,环保服务业134.3亿元,洁净产品生产107.8亿元)。1997年以来全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2%。

5、海洋新兴产业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顺应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浙江省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迅速在船舶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高技术等领域形成产业优势,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海洋经济竞争的重要生力军。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2809亿元,已形成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其中,海洋新兴产业近年来年均增速20%以上,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交通运输四大产业的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22%左右,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亮点。

6、新能源汽车 浙江省是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零部件生产规模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整车生产的自主品牌优势日益增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把握国际汽车产业能源转型机遇,浙江省众泰、吉利、青年、万向等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相关汽车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并在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嵌入式控制系统、动力电池产业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取得了一大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近百项。目前,浙江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三大领域关键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进入了产业化生产阶段,能够为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较强技术支撑。众泰、吉利、青年等企业已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批量生产能力。

7、物联网产业 浙江省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目前,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在关键技术攻关、新型标识和传感元器件制造、商业化应用开发以及网络运营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一定领先优势。浙江省也是国内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创立了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于一体的“华数模式”,还培育出“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电子商务及“阿里云”等计算运营服务商。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链体系完备,配套能力极强,现已拥有12个国家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基地)和一批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基地)。另外,浙江省传感器、通讯网络设备、高低压电器等装备制造产业发达,竞争优势突出,也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支撑基础。

8、新材料产业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较为发达,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并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垄断性”的企业和新材料产品。如在电子信息材料方面,形成了磁性材料、光导纤维、光电晶体等产业集聚,是我国和全球最主要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富通集团已成为全国光纤五大龙头企业之一。又如在新能源材料产业方面,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了硅提纯、硅棒/硅锭制造、硅片生产、太阳电池片制造、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太阳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产业链。其它如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方面,都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拥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现实的发展基础,在国内相关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2009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654.8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的26.9%;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42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5.5%;拥有新材料类国家级基地5家,新材料类省级基地14家。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9、核电关联产业 浙江省在核电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在核级及非核级相关配套设备制造领域,如泵、阀门、风机、承压容器、电缆、支吊架、电缆桥架、化工材料、开关柜、仪表已经积累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以设备制造和建筑安装两大领域为主。全省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9家,占全国取证单位130家的7%;取得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115家,占全国取得中核集团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1021家的11%。

总体来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具体来说,生物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增长速度相对趋缓,高端产品占比不高,创新软实力制约严重,企业和产品规模较小,发展后劲偏弱。新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领先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先进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一定产业优势,但还存在产品档次和质量稳定性不高,关键零部件及高档工作母机以进口为主,产品研发及售后服务体系相对落后等瓶颈。节能环保产业化规模总体较小,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政策机制配套不完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与海洋资源优势不相称,还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消费环境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是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传统汽车相比尚不具有竞争优势,关键零部件制造和使用成本偏高。物联网产业仍处于产业初创期,面临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应用成本相对较高、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及信息保护等问题。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拥有比较优势但仍存在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政策配套不健全等问题。核电产业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市场份额小且略有下降。

三、进一步构建完善维护产业安全体系,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发展主动权的得失。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虽然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入,正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此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这种态势尤为明显。后危机时代,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

当前,浙江省战略性新型产业虽然发展形势迅猛,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迅速接近,甚至有超越之势,但在发展基础,或者是一些关键环节上,特别是在对于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仍有不少差距。从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上来说,还属于幼稚产业,仍处于发展弱势。为此,我们除了瞄准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短板,不断创新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培育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进一步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形成有效引导和有利于发挥社会投资积极性的政策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智力、资本和市场的深度合作;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沿性、战略性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等一系列措施外,针对产业仍处于幼稚期的发展特点,在发展战略上,要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一起考虑,一起部署,制定出符合WTO规则的产业保护政策。

从世界各国和我国乃至浙江省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来看,这种制度安排,也是非常有效的,非常可行和必要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一直对我国和其他国家高新技术十分防范,并尽可能采取技术壁垒,“337”调查等贸易救济等手段来封堵它国企业进入一直由其独占的领域,确保其在该产业的领先位置。近期,美国政府着手调查我国的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以制约我国在该领域的迅猛赶超势头,就是一明显的例子。另外,从浙江省维护产业安全的实践角度看,截止到目前,由浙江省企业发起与参与的对外贸易救济案件,原审案17起,实施效果明显,特别是针对当时还处于幼稚期的产业来看,效果尤其突出,如针对氨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自相关措施实施后,浙江省氨纶产业一举摆脱了被动局面,产能和产值迅速发展,企业效益也迅速好转,为浙江省氨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对浙江省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达到45%,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大省来说,新兴战略产业,事关浙江省经济发展全局,对推动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在坚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为抓手,以适时开展贸易救济为手段的浙江省产业安全维护体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为推动浙江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1、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安全各项制度,为维护产业安全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完善产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贸易救济体系与机制,是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基础和确保产业安全工作常态化的前提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在国家层面上,有了“两反一保”条例,近期商务部又出台了《贸易救济涉案产业规范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办法和《贸易救济涉案产业规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部门规章,为开展产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据。但从省级层面上,对产业安全的维护,特别是针对贸易调整援助,还缺乏有力制度和政策支持。为此,要在法律层面制定贸易调整援助工作规范,从法律上保证受损企业、产业获得政府支持保护,并结合当前国情、省情,建立地方性贸易救济援助法规规章。

2、要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确保浙江省维护产业安全关口前移。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是维护产业安全的前道关口,要根据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完善预警监测的内容,提升预警监测质量,并充分发挥好现有“一体两翼”预警机制的作用,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积极性,和落实各自在预警监测中的职责,使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3、要适时适度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支持。要进一步支持企业通过依法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来制止不公平贸易行为,以设立浙江省企业贸易调整援助专项资金等方式,对省内企业、产业遭受进口产品的不公平贸易而造成损害时,对受损企业、产业提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企业振兴发展规划制定等方面的救助,促其恢复发展。并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抓住反倾销措施保护期的有利时机,迅速恢复受损产业,提高市场份额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