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2009年国内十大最具影响力制药企业大盘点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0/1/4 16:08:09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 发布人:
  • 小杨

如今,中国医药产业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独具影响力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企业家的企业,它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牵动着产业的神经。解码这些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或许可以让我们从其发展路径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国药集团整合造“航母”

2009年,国资委的一纸规划掀起了央企重组的序幕。到2010年,央企将减少至80~100家,在政府的推动下,国内医药行业央企整合消息频传,医药“航母”企业正在形成。

中国国药集团作为医药商业领域规模高达430多亿元的全国性龙头企业,旗下拥有两个A股上市公司平台,分别是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在中国南北医药流通市场占据优势地位。除此之外,还有全国最为庞大的医药连锁企业,拥有国大药房、金象大药房等众多知名零售品牌。2009年9月,中国国药集团与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商——中国生物的“强强联合”将央企重组推向了高潮。对于以医药分销业务为主的中国国药集团而言,此番重组完成,不仅将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揽入怀中,还践行了两年前通过并购加强工业板块的诺言,向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集团再进一步。

资本运作一直是中国国药集团的强项,从南到北、从商业到工业,演绎多少传奇。它与中国生物的重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重塑。随着中国国药集团在商业与工业的进一步融合,有人预测,3~5年后,其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医药行业“航母”。

上海医药倔强“圈地”

历时半年的漫长谈判,2009年12月25日,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及非公开股份购买资产的方案终于获得了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这标志着上实系的“圈地运动”又下一城。

合并后新上药的医药商业业务主要来自重组前的上海医药,其分销业务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国内最主体的医药市场在华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而上海医药占华东市场份额的16%;从结构上看,上海医药纯销占比约7成,业务结构较优,纯销业务的毛利率也较高。目前,上海医药已经增资5家分销企业股权,工业资产涉及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拥有16个亿元品种(不包括抗生素),有198个(包括156个独家品种)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307个品种),拥有“清凉油”等中药保密品种8个,拥有“杏灵颗粒”等中药保护品种31个。预计2012年达到35个亿元品种,收入达到500亿元。

上海医药素来实行严格的GAP、GMP、GSP和GLP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在国内外拥有良好的产品信誉度。它不仅拥有信谊、新先锋、雷氏、神象、华联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品牌商标,而且创造了诸多第一,形成了上药集团强大的无形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医药很难实现内生增长,未来新上药实施对外并购势在必行。

哈药集团痛苦转型

2009年,一直波折不断的哈药集团,以换帅求转型,摆脱“仿制药+广告”的形象,给外界留下不小的疑问。去年12月15日,哈药集团宣布正式聘任郑凤强出任哈药集团顾问,显然,这是哈药继当月初宣布试运营直销业务后实施直销战略的又一实质性举措。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哈药集团累计营业收入10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实现利润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上缴利税19.85亿元,同比增长11.2%,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尽管这得益于“哈药模式”(即以强势广告制造市场需求,实现盈利剧增,迅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营运方法),但这曾经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模式如今也在经历着痛苦转型。

事实上,哈药集团所面临的困境只是整个医药保健品销售市场依赖广告现象的冰山一角。为此,哈药集团开始战略转型,转型有两个要求:一要有像豹子一样的速度——变化,二要有像羚羊一样的耐力——坚持。通过企业的战略提升和转型,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转变和产业规模扩张,进而加快建设“在国内具有领导力,在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医药强企,实现“创新型世界级新哈药”的战略发展目标。

华北制药重组显雄风

华北制药的辉煌历史几乎无人不知。作为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华北制药见证并亲历了新中国医药发展的轨迹,为国内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遥想当年,华北制药无论是在技术、产品质量,还是在管理、规模层面都敢与世界媲美。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国内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兴制药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后来居上,此刻的华药却在体制、机制、管理、供应及资金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眼瞅着“华药”这个国内外著名品牌的光辉被上述问题围堵遮盖而变得黯淡,国资委及时启动了华北制药集团重组整合计划。2009年8月,冀中能源全资控股华药,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强势重组,华北制药理清并顺利完成了产权划转等法定程序,进一步明确了重组与发展的阶段任务。

随着华北制药重组逐渐深化,各项业务正在冀中能源的支撑下有条不紊地推进,重组效应已初步显现,这一切似乎出乎外界预料。正如其新任董事长王社平所说,投资110亿元建新工业园,尤其是2009年10月18日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拉开了华药转型升级的序幕,昔日共和国制药“长子”雄风再现。

恒瑞医药领跑研发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创新,特别是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成为博弈的焦点,而恒瑞医药正以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和生产基地的身份书写着传奇。

恒瑞医药以“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为目标,致力于药物创新,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把企业打造成为中国的专利制药企业。据了解,恒瑞医药每年投入到研发与创新上的预算高达2亿元,近几年来正着力建设连云港、上海科研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该公司目前拥有研究人员300名,其中有150余名博士、硕士及海归人士,公司的研究中心已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从被动仿制到主动抢仿,再到抢创结合,这是恒瑞医药的研发模式。目前,该公司在仿制药方面获得的新药证书有100个,创新药申请了69项发明专利,其中有33项世界专利,年外贸销售约1.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约24%。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肿瘤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2009年7月15日,恒瑞医药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创新药瑞格列汀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这意味着瑞格列汀顺利进入美国Ⅰ期临床试验阶段。在新医改带来的医药市场环境以及抗肿瘤药物需求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恒瑞医药将充分发挥并扩大既有优势,保持稳定的上升势头,继续领跑肿瘤药市场。

云南白药古今对接

云南白药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创新史。问世百年来,云南白药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而蜚声海外。

受益于新医改,云南白药产品不断放量,为了适应新环境下的产业格局,公司在工艺技术、管理制度、产品结构,甚至是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其中值得总结的主要是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这两个层面。

在制度创新方面,公司在营销系统里推行内部创业机制,在研发领域推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在生产和销售衔接方面推行内部订单制。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云南白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产品创新也很重要。云南白药从原来传统的小瓶装散剂,发展到现在比较丰富的产品族群,如云南白药的创可贴、白药膏、白药气雾剂、白药牙膏,包括近年启动的白药急救包等系列产品,都是企业努力创新的结果。随着国内外医疗科研机构对云南白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云南白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009年9月,公司首次在云南推出专卖店,将深度探索旅游营销,在店面管理、渠道操作等方面积淀出一套云南白药精品店的市场操作流程,有效对接传统品牌和现代生活。

同仁堂纵贯上游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复苏,以“治未病”为主的中药重新受到重视,同仁堂确立的“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战略吹响了企业进军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的集结号。

多年来,“名店+名药+名医”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同仁堂的赢利密码。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同仁堂药店卖的是国药精品、中医药服务和中医文化,给顾客提供中医的诊疗和保健解决方案。目前,其海外合资公司有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的中长期战略定位是成为一家“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驰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并计划于2011年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利润13亿元的奋斗目标。

事实上,中药企业向上游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同仁堂已形成一条纵贯中药材的种植,中成药的生产、研发、制造、销售与医疗服务的产业链。今年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同仁堂有42个品种入选,包括4个独家品种,这对企业具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作为一家以经营中成药为主的百年老药企,此时选择一种渗透性、延伸性的扩张战略,不但可以进一步挖掘中药优势,以传统优势拉动中医和中药的结合,亦可增加新的赢利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丽珠集团快出国门

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铿然落地,丽珠集团眼前骤现曙光:92个产品入选基药目录,这意味着丽珠集团的产品将凭借着新医改的利好实现超音速扩容。正因为如此,搁置了4年多的珠海西部联港工业区核心药品生产基地也将开始再次动工。对丽珠而言,营销改革、分享新医改扩容“蛋糕”成为热议话题。

进入基药目录意味着公司未来的三个主要市场是县级以上医院,县级及以下医院、门诊,药店。但丽珠目前的渠道主要偏重于县级以上医院,为了有效借力医改拉动企业发展,丽珠采取了梳理产品结构、整合渠道、调整组织结构和加大投资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升级产品结构。

众所周知,医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动物界一样残酷。如狮子和羚羊,羚羊必须拼命奔跑,要比最快的狮子快才能活命,而狮子也要拼命奔跑,只有追上最后的羚羊才不会被饿死。企业竞争亦是如此,为了打破国际市场销售不理想的困局,丽珠以新医改为契机和转折点,以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为路径,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

东阿阿胶以肉谋皮

作为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致力于引领阿胶行业健康发展,不仅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十几项阿胶质量内控标准,还参与了阿胶等10余个中药产品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起草和修订,从生产者变成行业标准制定者,掌控行业游戏规则。

归入华润旗下5年后,东阿阿胶开始考虑更多地利用集团内部资源壮大市场。华润万家是我国最大的终端销售商,旗下有2600个网络终端,业务遍布华东、华南、中原、华北以及香港地区等。目前,东阿阿胶已在上海60多家华润万家超市尝试特色专柜、店中店模式。

正如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所言,企业要发展需调动整个产业链的力量,在上游,东阿阿胶要实施“以肉谋皮”策略:驴皮原料开发与控制并举,掌控供应链上游驴皮资源,确保公司持续发展。中游整合资源,放大优势,营销研发双轮驱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下游则聚焦分销、终端,强化纯销网络及城市终端建设。据了解,该公司生产经营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等六大产业门类的产品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0%,居全国中医药企业领先地位。

康缘药业解码中药

多年来,康缘药业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并举,以“创新中药、健康人类”为宗旨,在中药现代化之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现代制药技术的新工艺、新剂型的运用,该企业不断提升传统中药的技术内涵,先后开发出47个国家级新药。2009年10月,康缘药业荣获澳大利亚药物管理局(公认的世界上药品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的TGA认证证书,这意味着康缘生产的药品可以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而在此之前,2007年康缘主导产品桂枝茯苓胶囊通过美国FDA认证,2009年该产品在美国的Ⅱ期临床试验已结束,正准备做Ⅲ期临床试验。该产品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以药品形式进入美国市场的复方中成药。素来注重技术创新的康缘药业,可望凭借现代化的研发中心,继续解码中药并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进军国际药品主流市场的梦想。

更令人赞叹的是,独具康缘特色的深度分销模式——“铸铅行动”计划,以县级和县级以下市场为靶向,采用“定点沟通+学术会议”的灵活推广模式,提升了拳头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去年,康缘药业共有7个独家品种、另有51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随着新医改的渐进式推行,康缘药业正欲挟势腾飞。

后经济危机时代,新医改大旗的舞动旋动了整个行业的产业变局、结构重组、规则重建,身处激流中的国内上市企业殊途同归,让外界感受到了其应对危机、把握机遇的勃勃雄心。由此,我们想到了“影响力”这个词,无形无声,却力道刚劲。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