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商务服务

2014年3月出口萤石(≤97%)报告

时间:2014/4/29 14:06:09 | 阅读次数: | 价格:面议

发布单位:CIEDATA
 2014年3月出口萤石(≤97%)报告
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 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目前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业,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和国防工业。因此,根据用途要求,目前我国萤石矿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品种,即萤石块矿、萤(氟)石精矿、萤石粉矿和光学、雕刻萤石。8位税则号码下包括25292100海关定义为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25292200海关定义为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
一、总体分析2014年3月中国出口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量为1.64万吨,2013年3月出口量为1.41万吨,2014年3月出口量同比2013年3月增长16.15%。
 
二、出口目的国(地区)分析
2014年3月中国出口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总量排名前五位的是,见下表2-1。
出口目的国数量分析
(单位:kg)

排名
出口目的国
本月出口量
今年累计出口量
去年同期累计出口量
增长率(%)
1
韩国
4528402
11028014
12525958
-11.96
2
荷兰
3661860
3661860
3648890
0.36
3
日本
3351000
8292000
7300140
13.59
4
中国台湾
2437910
5127233
7660670
-33.07
5
印度
905844
5300914
6398792
-17.16

三、出口省份分析
按省份出口量进行排名,2014年3月中国出口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的经济区域排名前五位是,见下表:2-2(单位:kg)
 
出口省份数量分析
排名
出口经济区
本月出口量
1-1累计出口量
去年同期累计出口量
增长率(%)
1
天津
8990982
18753260
16403421
14.33
2
浙江
3659680
6002860
6902100
-13.03
3
江西
2320904
5418796
4245917
27.62
4
内蒙古
478000
2212828
1738510
27.28
5
湖南
351520
525850
1215053
-56.72
 
四、出口重点企业分析
2014年3月中国出口按重量计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企业数量多达51家之多。出口数量最多的前五家企业是:
见下表:2-4 (单位:kg)
排名
贸易方式
本月
出口量
今年累计
出口量
去年同期
累计出口量
增长率(%)
1
天津斯特远矿产进出口有限公司
4902860
7695860
6820520
12.83
2
辽宁品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840000
1880000
0
0
3
SUPER乐运(天津)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1631250
5541250
0
0
4
天津华铁隆津泰储运有限公司
1084418
2892884
582308
396.8
5
宁波溱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800000
1350000
1200000
12.5
 
 
五、一月新闻综述
 

1、4月10日,国土资源部对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进行了公示。此次共有209家矿山企业和油气开采企业入选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其中,油气化学矿山企业有25家。
 
  这25家油气化学矿山企业分别是:河北省矾山磷矿、河北丰宁招兵沟磷矿、内蒙古东升庙硫铁矿、江苏白玫化工有限公司丁场芒硝矿、洪泽大洋化工有限公司芒硝矿、连云港新磷矿化有限公司新浦磷矿、江苏省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芒硝矿、江苏龙腾化工有限公司东海蛇纹石矿、浙江巨化化工矿业有限公司灵山矿区、浙江省遂昌县三仁乡坑口萤石矿、安徽铜陵焦冲金硫矿山、福建永安李坊重晶石矿、江西兴国隆坪萤石矿、湖北恒顺矿业有限公司恒顺磷矿、保康尧治河宏磷化工有限公司白竹磷矿、湖北兴发化工集团申家山磷矿、湖北保康楚烽磷矿、湖北远安苏家坡磷矿、广西象州小腊铅锌重晶石矿、云南寻甸没租哨磷矿、青海察尔汗盐湖钾镁矿,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旗下的魏岗油田、塔河油田、普光气田、王集油田。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中国矿业联合会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鞠建华表示,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提升矿业整体形象、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已进入良性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级绿色矿山已经达到610家。对于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建立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等税费减免政策,加强技术政策引导。

2、4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石化联合会在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报告显示,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其中,炼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等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如尿素行业2013年利润率仅2.31%。
  报告认为,石化产业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十一五”以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大量资金投入到石化行业等基础性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凭借能源、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大大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产业转移和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石化产业产能持续高速增长,以致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过于求,甚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也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许多产品销售疲软、价格下滑,企业效益锐减甚至全行业陷入亏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合会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近两年的工作重点,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回顾
  2013年初,联合会组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等大型骨干企业,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重点专业协会等成立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项领导小组”,把炼油、氯碱、电石、纯碱、甲醇、氮肥、磷肥、轮胎、氟硅等子行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于3-4月,围绕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召开了产业发展研讨会,5-6月以专业协会为主体开展了大面积的调查研究,同时组织四个重点调研组,由会领导带队赴山东、辽宁、陕西、河南、宁夏、内蒙古、江苏、浙江等8省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于8月初召开化解产能过剩专题研讨会,邀请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专业协会、主管部委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对这些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成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研讨、把脉会诊,最终形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系列研究报告,上报到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探索研究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工作,跟踪行业产能过剩的发展动态,今天向全行业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二、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与预警
  (一)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化学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三大合成材料、轮胎、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甲醇、电石等产品产量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乙烯、原油加工等位居世界第二。2013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3.3万亿元、8180.7亿元、2.1万亿元和6506.2亿美元。在2008年以前,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是很突出,仅有甲醇、聚氯乙烯等少量的行业产能过剩。此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增强的影响,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全行业产能过剩十分普遍。除少量的有机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初步估算,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石化、化工行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二)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
  根据国际上采用产能利用率测度产能过剩的经验,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并用大数定律和均值方差模型进行计算模拟,我们对炼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等传统行业和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这些行业过剩程度十分严重。
  炼油“十五”以来,我国炼油能力快速增长,原油加工量同步增加,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需基本保持平衡。2004年油价上涨,需求上扬,产能快速扩张。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随后投资强度增强,又形成新一轮的产能增长。截至2013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7亿吨,加工量4.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68%,产能超过需求2亿吨。
  PTA“十五”以来,我国PTA产能稳步增长,2000-2013年累计增长了12.6倍,而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仅增长了4.1倍,PTA行业经过2012年的产能扩增高峰后,总产能一跃超过国内需求,产能利用率也从2000年的91.3%下降至2012年的84.3%,2013年进一步降至68.6%,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磷肥2013年,全国磷酸一铵产能约1750万吨(实物),产量1168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6.7%,磷酸二铵产能约1950万吨(实物),产量1544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9.2%,国内需求约800-900万吨(实物),产能均已超过国内需求100%,企业库存大幅增长,利润普遍下滑,产能过剩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甲醇2013年,全国甲醇产能5550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3709万吨,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约59.5%,如扣除氮肥生产对联醇影响及焦化行业对焦炉气甲醇影响,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约1000万吨。
  氯碱2013年全国烧碱产能3850万吨,产量2854万吨,开工率74.1%,国内表观消费量2648万吨,产能过剩超过12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2476万吨,产量1530万吨,表观消费量1708万吨,行业平均开工负荷仅61.8%,产能过剩近1000万吨。
  纯碱2013年全国纯碱产能3100万吨,产量2393万吨,开工率77.2%,国内表观消费量2245万吨,产能过剩约1/4,全行业处于亏损境地。2013年纯碱行业44家企业中,亏损企业33家,占全行业的75%,盈亏相抵全行业亏损26.5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全行业亏损企业数增加13.6%,亏损额增加32.5%。
  电石2007年之前,我国电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2005~2007年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产能利用率水平达到近10年的高点。2008年之后电石产能扩增速度超过需求增速,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各地为大型氯碱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项目大量上马,2011~2013年产能年均增长率高达26%,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凸显。2013年,全国电石产能3790万吨/年,产量约2300万吨,平均开工负荷仅60.7%,大量企业限产停产。
  轮胎国内轮胎企业有300家左右,企业规模和实力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且品牌和销售渠道建设能力低下。轮胎生产用的天然橡胶超过70%依赖进口,四成以上的轮胎产量依赖出口,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轮胎产能已达7亿条,产量约5亿条,开工率70%,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且还有大量在建拟建项目,如若按时投产,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氟化氢近年来,氟化氢产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氢氟酸产能223万吨,产量108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但萤石资源地项目建设仍方兴未艾萤石资源过度开发。
  有机硅甲基单体2010年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集中释放,产品价格快速下滑,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多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受市场低迷影响,产能扩增速度有所放缓,但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底,国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240万吨,产量160.6万吨,产能利用率69%。
  尿素“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最大,2005~2013年我国尿素产能年均增长率为8.7%,同期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为5.0%。201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凸显,价格下滑严重,行业利润率仅为2.31%,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三)“十二五”后两年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各行业仍有大量在建产能,预计今明两年将陆续投产,行业总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超过未来两年需求增长,产能过剩总体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其中,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更加严重;氟化氢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产能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PTA、甲醇、烧碱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产能过剩仍十分严重;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到80%市场供需矛盾基本缓解。分行业预测如下:
  炼油根据我国正在实施的炼油新项目及最新规划情况,预计2015年国内炼油能力将达到7.9亿吨,当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所对应的原油加工量约5.1亿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约64%,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PTA根据目前国内在建拟建情况以及下游聚酯化纤行业需求,预计到2015年,全国PTA产能将达4500万吨,需求约3300万吨。考虑国内产能过剩,进口将不断减少,而出口有望增加,进出口基本平衡。预计2015年PTA行业平均装置开工率达到73%,但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尿素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不减,产能增长势头迅猛。预计到2015年,尿素产能达到9500万吨,需求量6230万吨,鉴于国内过剩压力大,但国际市场同样供过于求,若2015年尿素出口量保持在850万吨的水平,则当年产能利用率接近75%,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磷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和湖北部分新发现磷矿资源的地区,而市场需求受耕地面积所限将基本保持稳定,且受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影响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磷铵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
  甲醇根据目前国内甲醇拟在建项目进展情况,考虑部分落后产能逐渐关停,预计2015年全国甲醇产能约5800万吨,需求约4675万吨,考虑到中东甲醇强劲的竞争力,若甲醇净进口400万吨,则2015年甲醇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4%,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
  氯碱按照目前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我国烧碱产能将达到4200万吨,需求量(含国内消费和净出口)约为3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在76%,产能过剩仍很严重。预计2015年聚氯乙烯产能将达到2710万吨,下游需求量约在1635万吨,按照2013年净进口30万吨计算,2015年聚氯乙烯产量约16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9%左右,仍旧难以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如对新建项目不加以控制,聚氯乙烯产能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纯碱目前有在建纯碱项目8个,产能合计435万吨,预计未来2~3年全部建成投产;规划项目有5个,产能为490万吨。预计到2015年,纯碱产能将达到3495万吨,而需求只能保持在2500万吨左右,届时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行业形势更趋严峻。
  电石企业投资热情依然很高,预计2015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需求仅31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57%,产能过剩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即使内燃炉全部淘汰,产能仍将超过4000万吨,远超市场需求。
  氟化氢预计2015年我国氟化氢产能达到240万吨,产量约130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4%,产能持续严重过剩。
  有机硅甲基单体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拓宽,需求稳步回升,预计2015年行业平均装置利用率提升至80%左右,有机硅甲基单体供需矛盾基本缓解。


  三、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
  市场经济下,适当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根据国际经验,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1%-82%之间是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临界点,75%以下表明产能过剩严重,高于85%表示产能不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品种,增强产品性能,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但产能利用率过低,会导致生产力大量闲置,行业节能减排负担加重,企业经营困难。总的看,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既体现了行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又对行业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产能过剩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资源价格较快上涨以及东部地区环境容量渐趋饱和,由于中西部具有能源、资源比较优势,吸引传统产业加快转移,而新建装置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产能规模较大。与此同时,原有的大量落后小企业小装置短期内却难以退出市场,导致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产能过剩的存在可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产能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的并存与竞争。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产能过剩矛盾也将逐步缓解乃至化解,产业结构将最终趋于合理,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动力。
  (二)经济发展对投资过度依赖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在我们石化行业突出表现为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严重。石化产业由于产值大,对就业和税收等带动作用强,一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为了加快GDP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规划布局了大量石化项目,而企业为了取得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做大规模为目标,也纷纷涌入热点行业和领域,特别是一些煤、盐、磷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有考虑下游产品已经饱和,纷纷围绕资源作规划、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导致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能过剩。
  (三)结构性过剩是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全行业普遍性过剩的同时,由于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致使行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不足,有的严重依赖进口,表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矛盾。以聚氯乙烯为例,尽管全国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平均开工率仅61.8%,但国内产能以SG-3、SG-5和SG-7等通用型牌号的生产为主,专门针对下游加工企业生产的专用树脂较少,每年仍需进口近百万吨。从轮胎行业看,多数为引进技术,主要用于轮胎替换市场,汽车原配胎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许多行业,能耗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装备仍占较大比重,产能利用率很低。比如在电石行业,工艺相对落后的内燃式电石炉产能占总产能约42%,装置利用率不足30%,如全部替换升级或被淘汰,产能过剩状况将大为缓解。
  总的来看,化解产能过剩是周期性较长的一个过程,必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制定好规则,搞好监管,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创造条件,让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公平竞争,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防止产业结构调整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四、石化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建议
  化解产能过剩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行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化产业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一)政府方面
  1.科学规划
  加快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要梳理、摸清国内相关产业的产能规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使规划具有法律地位,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实现有序发展。
  2严格行业准入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强化环保、安全、节能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法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等手续,严格贷款审批,从源头遏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建和扩建项目。加强行业现有准入条件、产业政策、标准法规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能严重过剩或需求已经完全饱和的行业,建议实施临时性项目暂停备案或产能减量置换等政策。
  3.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最重要指标,对产能过剩行业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限额标准。对于能耗高于标准的企业给予惩罚性能源价格,对环保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提高环保执法的威慑力。通过环保和能耗手段,推动落后产能加快退出。采用市场化模式,探索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消耗等交易市场,利用交易所得,弥补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所需资金。
  4.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清理各地不合理的优惠条件,理顺土地、水、电、煤、气、运等资源要素价格,合理调节信贷资源的流向和价格,制定公正的税负标准,严格安全、环保要求,使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让优秀的企业茁壮成长,让落后的企业自然地退出市场,最终使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流向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实现产能与需求的协调发展,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
  (二)企业方面
  1.加强自主创新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突破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发展特色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同类企业在中低领域恶性竞争,提升发展的水平。
  2.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利用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转移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利用我国成熟的技术,加快向国外有市场的国家投资建厂,开展跨国并购,减轻国内压力,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3.推进兼并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转产。通过强强联合、实施战略性重组,带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优强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行业协会
  1.行业发展监测与预测预警
  加强行业经济运行与发展监测,对行业产能规模、开工负荷、市场需求、新扩建能力、供需平衡状况等信息进行严密跟踪,建立产能过剩预警信息集中发布平台,定期向社会发布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引导投资者和融资机构回避风险,减少盲目投资,避免资源向过剩行业的集中,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行业投资意见
  为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所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银行放贷等环节充分听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行业评估意见”,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3.标准与规范的参与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来对企业行为进行指导和引导,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或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信息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址:www.ciedata.com
    话:010-51661338 -103 
QQ: 384949313
E_mail: ciedata@163.com
 
郑重声明:
1、本报告根据有关信息来源提供的资料整理得出,仅作商业参考,不作为法律诉讼的依据。2、请遵守行业惯例,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已购买客户及VIP客户可以直接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