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力技术,不论是发电、输电还是清洁能源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三代的核电技术更是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一张名片。日前,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光伏国际合作论坛在京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会长吴添荣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特点越来越突出。
随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水电、火电以及大型风电项目在海外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项目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清洁电力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共有两条核电出口路线,一条是华龙一号,另一条则是CAP1400。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国共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240个煤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2.51亿千瓦。2016年,中国海外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布局11个项目,总额达到321亿美元。工程承包也保持稳健增长,年度签订合同120个,合同金额达到274亿美元。
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特点还表现在积极参与电网投资建设。电网是各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10年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就已在世界各国参与了电网投资,到目前为止,近20个国家的电网项目都有中国电力投资的身影。此外,我国已运行10年的交流和直流特高压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能力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前沿技术,而且目前仅中国拥有10年运行时长。特高压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的需求,2009年,该技术第一次输送到巴西,总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当然,中国电力‘走出去’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吴添荣坦言,“走出去”过程中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现象,投资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方面;太阳能设备制造和研发方面创新技术不够;国际化的水平和能力稍显欠缺,对话过程有些困难;中国电力标准国际上认识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电力企业如何可持续“走出去”?吴添荣认为,首先要找准定位,不要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盲目跟风地“走出去”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同时还要熟悉领域,电力行业的投资建设一定要集中在企业自身熟悉的范围内,不熟悉的产业投进去之后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其次要懂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确实是‘走出去’项目评估和尽职调查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面对不同国家,风险防范机制也应该设置得不一样。”
吴添荣还建议,未来要建立健全国际合作的多边机制,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努力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抱团出海,避免无序竞争,并通过建立合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目的。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