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让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福利,正是近年来中国中医药业界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两会“部长通道”表示,要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利于全人类健康。
这对正在“走出去”的中医药业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中医药“走出去”势头强劲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迅猛发展,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这是国家首次发布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中医药发展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中医药走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扬帆出海,王国强在“部长通道”上列出的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表示,中医药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在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中医药海外传播发展态势良好。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推动建立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
2017年,我国中医药贸易增势喜人。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51.97亿美元,同比增长8.25%。其中,出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较2016年同期9.13%的跌幅,增速喜人;进口额为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06%,远超2016年14.50%的同比增幅。
除了中医药产品,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呈旺盛增长势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派出中医临床医师约20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的60%。超过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研究中心等,年接诊量达到25万人次。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遍地开花
中医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国元素,正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向世界输出针灸、中医、中药等,并从其他国家带回来南药、阿拉伯医学,中医药成为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一作用再次凸显,中医药也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可。疾病无国界,医疗无国界,疾病谱的改变也在倒逼中医药“走出去”。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各国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药学已形成了从养生、治未病、早期干预,到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和技术,在防止慢病井喷,延缓慢病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辅助解决部分问题。
于志斌介绍说,在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支持下,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了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在国内建设了32个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2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正在以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方式稳步“走出去”。
国际准入障碍亟须破解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医药国际准入还面临一些障碍,中医药“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谈到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时,王国强表达了上述观点。
对此,于志斌也深有体会。他坦言,正如王局长所说,文化障碍是最大的障碍,中医药与西医药相比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对于欧美等国家完全由西方医学主导的市场来言,整体观念以及阴阳平衡理论相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西方主流国家并没有给中药以药品地位,由此带来产品准入的中药产品注册障碍、后期监管、GMP认证互认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障碍该如何消除?于志斌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推动中医药海外国家立法,为药品身份正名,走正规渠道;二是推动资本走出去,借力打破技术壁垒。通过海外并购植物药企业或相关医药企业,融入西方医药监管体系,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转移产品配方及工艺,本土化生产。最终实现中药全球资源配置,实现中药全球化;三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在国家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基础上,通过中医药海外教育培训、宣传推广,形成本地民众自发需求,在中医指导下发展中药,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共同造福海外民众。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