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收官行情略显低迷
进入12月份,小麦市场延续11月末的上升趋势,企业收购价格继续走高。
分析来看,首先,天气因素是诱发此次价格上涨的“导火索”。11月下旬华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雪,导致农户售粮意愿降低,加之运输不畅,在多数企业自有库存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价收购维持加工。其次,麸皮价格连续上涨也刺激了加工企业提升开机率,扩大了对小麦的需求。
但好景不长,小麦主产区价格还未进入12月中旬就开始逐步下滑,至12月底,主产区价格平均下滑0.05-0.07元/斤。
临近元旦,小麦主产区的行情反而弱势下滑,究其原因:一是受终端面粉销售进度迟缓、麸皮价格震荡走低等因素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原粮采购的积极性并不高;二是年底市场上的供应保持充裕态势,前期收储的贸易商均对后期市场报较低预期,所以在12月初小麦价格稍有反弹便加大了出库力度;三是玉米价格在前期短暂上涨后,进入12月份也逐步趋弱,进一步在饲料消费方面压制了小麦的市场行情。
托市交易创十年来最低
12月份,临储小麦月内累计投放4次,周均投放量114.5万吨,较上月略增0.1万吨;周均成交0.8万吨,月环比增加0.6万吨;成交均价2506.76元/吨,较上月上涨34.9元/吨。据近3年来各年12月份的托市小麦成交记录,月度成交量分别为2013年299.3万吨(周均成交74.8万吨)、2014年96.6万吨(周均成交24.1万吨)、2015年3.1万吨(周均成交0.8万吨),可以看出,本应处在销售旺季的小麦市场快速退化。尽管有“交易底价过高”这一因素导致成交量稀少,但宏观大环境导致终端消费不景气,企业无力扩大采购也是让托市小麦交易逐步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12月进口小麦正常交易,月内周均投放量为6.58万吨,略高于上周;月内周均成交量0.73万吨,较上月周均成交量高0.21万吨。由于投放交易的进口小麦为2013年产的美软红冬2号小麦,企业对其兴趣不高,所以成交情况较为低迷。
进口接近上年美麦徘徊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11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9.7万吨,同比增加15.4万吨,环比减少11.9万吨。1至11月份累计进口小麦276万吨,其中,进口自澳大利亚的小麦118.4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2.9%;进口自加拿大的小麦91.9万吨,占33.3%。11月份,我国出口小麦数量为零,1至11月份累计出口小麦5300吨。
国际方面,CBOT小麦期指冲高回落,在月内下探至469.6点后,震荡攀升,最高至504.4点,但紧接着连续走低。多种因素致美麦行情持续低迷。
长势正常种植面积不减
12月份,冬小麦生长处于越冬期,气候条件正常,墒情适宜,有利于冬小麦分蘖扎根和安全越冬。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西北、华北、黄淮冬麦区12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月内虽未出现显着降水,但由于11月份降水充沛,麦田底墒良好;江淮、江汉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墒情较好,总体利于冬小麦生长,但在江淮南部、江汉东部因雨天较多、日照偏少,部分农田土壤过湿,不利于冬小麦根系发育。
从主产省种植情况来看,2016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呈稳中有增态势。其中,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约8150万亩,同比增150万亩左右;湖北种植小麦1620万亩,增加74万亩;安徽种植小麦3698万亩,较上年基本持平;山东种植小麦5428万亩、河北种植小麦3400万亩,或略低于上年。
综上所述,在元旦行情“破灭”之后,市场对于2016年一季度的关注转向春节消费。从往年市场操作的规律来看,春节前一个月是加工企业原粮的集中备货期、面粉贸易商成品粮的集中备货期,春节后至农历十五左右是加工企业原粮的补库时期,面粉贸易商这一时期也加大对面粉采购用于供应高校、企业的集团性消费。但2016年的情况或难以再现往年的红火模样,主要是因为宏观形势让企业不敢再大量囤积原粮和成品粮,而多“以销订购”,也有不少大型企业已经与原粮供应商签订了春节期间的原粮供应合同。由此预计,2016年元月份市场行情难有大幅涨跌,总体以平稳为主,个别地区或略有波动;2月份大部分时间处于春节期间,市场也难有显着行情;3月份开始,市场购销全面开展,储备轮换将给市场的供应造成一定压力,宏观经济运行难以在一季度出现显着好转,主产区小麦价格或承压趋弱。
来源:中国小麦网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