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矿产品需求下降、资源勘查与开发成本不断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矿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根据中国矿联的预测,矿业回暖仍待时日。如何让矿业在全球背景下实现稳步发展,成为矿业届讨论的热点。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求国际合作,在目前的环境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现在国际矿业价格已处于最低点,不少国际矿业公司市值锐减,资金链条断裂,急需海外投资,这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抄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在不久前的一个中国矿业投资论坛会上,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也称,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并购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
面对海外投资热的兴起,中国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成功并购海外矿业成了业内人士关心的话题。在中国矿业投资论坛会上,王家华表示,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是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和本土化的运营团队,切忌赌博式的冒险,尤其是初次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必须聘请并购顾问,进行细致调查和研究。
同时,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国际相关企业法规比较生疏,在技术上也处于劣势。因此,对于海外投资不能盲目跟风,应考虑自己企业矿产所在的地理位置、矿产品种、储量和质量等自然因素,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战略和对策。
那么,中国矿企应该如何化解海外投资风险?
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但短期内复苏还乏力,海外矿业投资似乎是一个好时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4月20日,山东钢铁集团(“山钢”)宣布收购非洲矿业有限公司(“非洲矿业”)在非洲塞拉利昂的唐克里里铁矿项目7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山钢将获唐克里里铁矿及非洲港口铁路服务公司100%股份。
消息称,这次收购75%的股权,山钢只花了1.7亿美元。唐克里里铁矿属世界级铁矿石资产,储量巨大,为非洲第二大铁矿,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赤铁矿和磁铁矿之一。
而在四年前的2011年,山钢花了15亿美元只获得了该项目25%的股权。有观点认为,山钢的此次收购,是对海外矿山资源的一次成功“抄底”。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认同“资源抄底”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在国际政治中非常令人反感,只是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山东钢铁全部接手后,按照目前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不会亏损。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在不久前出席一个矿业投资论坛上称,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并购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
海外购矿良机显现
当前,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矿产品需求下降、资源勘查与开发成本不断增高等因素影响,全球矿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根据中国矿联的预测,矿业回暖仍待时日,因为这既要看全球经济复苏的程度,又要看部分新兴经济体是否突围成功。
至于矿业市场何时开始复苏,有人说需要3年,也有人说需要5年,还有人说需要10年。不过,王家华认为,3年到5年的判断相对比较客观。
“在全球矿业下行深度调整之际,境外有比我们更困难的同行。在全球矿业资本市场上,初级勘查公司的市值已缩水80%~90%,这些矿资产有的是优质的,正是我们收购、并购的好机会。‘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给我们走出去创造了新机遇。”王家华说。
实际上,矿业市场上一些有“先知先觉”的矿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据了解,6月17日,中润资源公布定向增发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83.68亿元用于收购铁矿国际(蒙古)有限公司、明生有限公司、蒙古新拉勒高特铁矿有限公司各100%股权。
据悉,铁矿国际旗下的伊罗河有限公司,拥有蒙古国巴彦郭勒矿区铁矿,系大型原生磁铁矿,目前正在开采运营的矿区面积达1406公顷。其储量丰富,品位高,铁矿石保有矿石资源量为72546.38万吨。伊罗河公司生产的铁矿石主要供应中国包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新拉勒高特铁矿公司旗下的英菲尼迪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铁矿勘探和开采及其产品的进出口业务。英菲尼迪公司拥有的蒙古国拉勒高特矿区属于大型原生磁铁矿,可采矿矿区面积935公顷,铁矿资源量26388.54万吨。
中润资源称,公司房地产业务面临发展瓶颈,矿山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此,公司急需在现有矿业基础上寻求新的矿山资源。
5月27日,紫金矿业宣布,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收购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巴新波格拉金矿等项目。
根据紫金矿业披露,卡莫阿铜矿是一个新发现的世界级大型层状铜矿床,位于中非铜矿带内。根据2013年英国AMEC技术顾问公司编写的报告,按边界品位1%计算,卡莫阿铜矿控制资源量为铜矿石量7.39亿吨,平均品位2.67%,铜金属量1970万吨;推断资源量为铜矿石量2.27亿吨,平均品位1.96%,铜金属量446万吨;合计铜资源储量约为2416万吨。波格拉金矿是一个世界级的浅成热液型金矿,位列全球在产金矿第36位,并位列全球有统计的580个金矿中的第65位。根据公开资料,波格拉金矿的保有探明+控制+推断资源总量为191吨,平均品位3.47克/吨;证实+概略储量94吨,平均品位5.49克/吨,合计黄金资源储量为285吨。
据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与许多国内矿企老总不同,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海外并购的决策上,有一个特殊的思考,在国际矿业火爆时期,从不轻易上阵凑热闹,而一旦国际矿业下行接近触底之时,立马瞅准时机,快速出手拿下。实际上,这也就是紫金矿业在参与国际并购中屡屡得手的秘笈。
市场人士称,紫金矿业往往在矿业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出手,这样不仅可以低价收购矿业资产,大大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就算矿产品价格在低位运行,至少不会亏。如果全球大宗商品供应变紧、价格上涨,那么将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切忌赌博式的冒险
7月24日,一场海外矿业项目的招商路演活动在北京上演。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路演,就是一场矿业项目投资合作招商现场会。根据记者的观察,现场真正的项目投资人并不多,跟记者交换名片的,大多是一些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负责人。
主办方拿出了非洲国家的三个矿业项目,尽管主持人很卖力地推荐,力图促成合作,但现场几乎没有应声的。记者特意跟多位现场人士聊了几句,他们的出席,不过是顺带推销一下各自公司的服务项目,对项目投资并没有太大兴趣。
根据记者多年的观察,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赴海外投资往往表现得相当谨慎,而在国际经济形势兴盛阶段,却又争先恐后赶上去凑热闹。
实际上,在国际经济形势大好的背景下,资源类的并购也往往会漫天要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表现缺乏理性,有中国企业为争夺同一个项目,甚至互相抬价。这种来自同一国家企业间“互掐式竞争”,也让许多外国友人“叹为观止”。
前一阶段“矿业热”时期,大批非矿企业及地勘单位纷纷“走出去”投资海外,然而教训惨痛。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不乏“折戟”的案例:
2009年6月本可能成为中国海外最大并购案的中铝集团与力拓的收购交易终止。中铝集团拟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以增持其19%股份。然而,计划几经周折,但最终由于力拓毁约而宣告失败。依据协议,力拓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分手费”。
2010年6月紫金矿业终止了对澳大利亚IndophilResourcesNL的股权收购。公司公告称,终止原因在于“若干项收购先决条件难以达成”。
2011年4月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拟收购的澳洲铜矿商EquinoxMinerals被全球最大的金矿商巴里克夺走。巴里克与EquinoxMinerals最终达成73亿加元(合76亿美元)的收购协议。
2012年9月由于难以获得蒙古国相关监管方的批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彻底终止了对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的要约收购,约为9.2亿美元的交易最终告吹。
“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大概有80%的失败率。”王家华直言,许多企业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有观点认为,80%的失败可能还是乐观估计了。王家华所说的“八成”是个概述,没有具体的样本。据悉,此前有机构做过统计,结论是真实情况比八成要严重得多。
过去十多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中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大宗商品资产,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国内工厂的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摆脱对西方原材料的依赖。
如今,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大量采购已经产生了无数的不良投资。很多大规模交易都在亏钱、承担意料之外的成本、或是产出远远不及预期。一些中国投资者已经远离资源业,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投向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国的钱可能会减少。
中国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球资源热潮中,中国是一个后来者,而且经常为西方公司不想买或想卖的资产支付过高的价钱。
王家华认为,专业化程度不足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掣肘。非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跨行业、跨矿种、跨国家投资的过程中。此外,金融机构投资矿业,虽然财务很擅长,但却缺乏矿产行业常识。
王家华介绍说,目前我国对海外投资矿业的企业大致分四类:其一是民营矿业企业,很有(经济)实力,但规模较小;其二是地质勘查类企业,专长是技术支撑,但经济总量较低;第三类就是大型矿企,具有技术管理优势,势力较强;第四类就是金融企业,其资本量最大,但对于技术、整个开采与开发的管理处于劣势。然而,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推动矿企“持续出海”的重要力量。
王家华表示,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是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团队和本土化的运营团队。在海外投资时切忌赌博式的冒险,尤其是初次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必须聘请并购顾问,进行细致地调查和可行性研究,“要以非常成熟的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海外并购。”
如何化解投资风险
虽然当前全球矿业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新一轮矿业发展的“超级周期”仍在持续。有观点认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正持续推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矿产资源将保持强劲的需求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求矿业合作,依然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不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诸多风险,包括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欠缺;跨文化整合能力弱、公信力不足;法律、税收等制度风险等。因此,学会掌控和驾驭风险,是中国企业征战海外的一门必修课。
有专家建议,矿业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国别差异十分巨大,考虑到中国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外投资应首选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其次是澳洲和加拿大,再次是南美洲和非洲。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王家华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与东道国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矿业企业慎重进行国别选择,并派出矿业调查机构对拟投资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建立东道国人才储备等,以确保决策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与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对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企业法规相当生疏,投资并购时在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且对西方文化和商业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意识不到调查和战略公关等对并购的重要性。
王家华建议,中国矿业企业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跨国战略和并购整合战略,侧重并购扩张,制定稳定、连续而长远的规划,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化解各种风险。对于中国矿业企业来说,应该“学懂了再干”,而不是边干边学,遇到问题再补课。
针对海外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王家华认为,中国矿业企业既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海外经营的管理和业务骨干,也可以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土化战略,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过,王家华同时表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国际视野,要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要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应对战略和策略,切忌一个模式。
他认为中国矿业“走出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在形式上主要是落后的小生产者生产方式;在理念上缺乏国际现代视野;在运行上受到环境、原住民、劳工等问题困扰;在标准上与国际不接轨;在组织上缺乏支撑,都是“单飞”。
王家华说,“走出去”的方略是各种企业要素的组合,把各种企业优势发挥到极致,劣势降到最低才能成功。民营企业打冲锋在于机制灵活,海外并购审批程序相对简单。并购要抓住瞬息万变的机遇,因此民营企业打冲锋顺理成章。风险勘查要有技术的支撑,地勘单位可以自己筹钱勘查,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勘查,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大企业并购决策速度慢,用接盘的方式才能降低并购成本。
对于具体的路径,王家华建议,对于大型专项基金收购而言,收购对象是资金链已经处于断裂阶段、有较好矿业资产的初级勘查公司。在目前形势下,并购的对象以上市公司为宜;并购的团队以有丰富运作经验的团队为宜,本土化战略是首要的战略。
王家华表示,对于资产的并购,现阶段以成熟的项目为宜,以利于迅速形成现金流;并购的项目地以法律健全、对华关系友好、基础设施具备、不确定因素较少为宜;并购的价格以目前市值处于低谷为宜;并购的方式以民营、地勘、大企业、金融机构合理组合为宜。
来源:中国选矿技术网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