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现行市场环境下,我们剖析一下我国棉花收储政策是否合理。国家制定的棉花收储政策,是为了提高棉农的收益,稳定棉花市场价格,这个政策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只起到了抬高棉花价格的作用,没有起到稳定的作用,反倒是高买低卖,扰乱了市场秩序。我们把棉花垄断性地高价收回来,又高价卖给企业,企业买了高价棉花,最后导致产品卖不出去,这个政策就连外国的棉农也保护了,连他们的棉企也保护了。
现在,国储棉又是赔钱抛售,赔的是国家财政的钱,也是纳税人的钱。这个钱主要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纳的税,农民基本上没有税了,直观地说,纺织企业纳了税补给棉农,纺织企业再高价买棉农的棉花,这是极不公平的。这样的结果是棉农得利了,可纺织企业却亏损。咱们20400元/吨收了中国了98%的棉花,纺织企业要买就得高价向你买,你就是赔上钱17250元/吨卖给企业,仍然是全球最高价,纺织企业生产的产品怎么卖?我们的纺织企业又不能大量使用便宜的进口棉,它怎么生存?中国历来是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大国,结果这几年被折腾得没一点竞争力。将我国的纺织企业逼得或关门大吉,或苦苦支撑,或逃离中国,跑去国外办厂。幸好这个政策已经取消了,咱们也就不多谈了。
可是今年又用目标价格的补贴办法来鼓励棉农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我觉得这是错误政策的延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商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严重的供大于求势必导致价格的下跌,简单分析一下我国的供需状况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有数据表明我国棉花每年的需求是900万吨以上,我觉得这个统计数据有待商榷。按我的计算,应该是国储棉的抛售数量加上进口棉的数量就是国内棉花的需求量,因为国储每年收购了98%的棉花,国内市场再没有流通的棉花,所流通的仅仅是每年抛储的100多万吨和进口的200多万吨,总共是400万吨以下,这应该就是每年的需求量。换一种算法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如果我们的需求真是每年900多万吨,那么每年进口200多万吨加上600多万吨的年产量,刚刚可以满足国内需求,那我国每年600多万吨的国储棉是哪里来的?可见,国内棉花需求量900多万吨的数据是不真实的,实际需求应该在400万吨以下。
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我国目前国储棉花的库存还有1300万吨,按官方说法,占到全球棉花每年总需求的60%。需求那么小,库存又这么大,加上每年新增的600多万吨棉花,可以说供需矛盾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所以,再用目标价格来刺激生产的政策也肯定是错误的。它将导致我国棉花价格以后成为全世界最低,棉农或国家要蒙受巨大损失。
尽管如此,今年的新政已经出台,作为政府的政策应该有连续性,就应该执行下去,否则会使棉农们无所适从,政府也将承担信任危机的风险。所以,现在的关键工作是寻求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自一号文件出台到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完整的实施细则,可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我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确定今年补贴的市场价格
现在目标价19800元/吨已经定了,还有个市场价格未确定,就是目标价和市场价之间的价差还未确定。那么市场价怎么定?第二届棉花协会理事会会议宣布,把轧花厂2014年10-12月份皮棉的平均销售价定为市场价。用这种方法确实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可是也存在弊病,因为皮棉的市场价格现在还不能测算,将来轧花厂之间的销售价格也会有差异,如果全部测算,工作量会太大。再者,如果将来轧花厂的售价特别低,财政支出的压力就会太大。所以,最好是现在就能确定市场价格,使棉农心中有数,知道自己能得到多少补贴,对其销售方法及价格形成指导。
我觉得,可以用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来确定市场价格,因为现在交易者就按这个价格做着交易,轧花厂也能按这个价在期货市场卖出,这正是现在真实的皮棉交易预期价格。我们按照10-12月份轧花厂皮棉的平均销售价来定市场价的思路,就可以选取期货市场棉花1411合约的价格来确定市场价。现在棉花1411合约的期货价格是16300元/吨,减去轧花厂500元/吨的加工费是15800元/吨,我们就把这个价格确定为棉花的市场价格,即今年用于棉花补贴的市场价为15800元/吨。这就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服务于现货市场的特点。
市场价确定了,补贴的具体办法也就好定了。目标价是19800元/吨,市场价是15800元/吨,如果按皮棉补,目标价减去市场价,等于每吨补4000元;按籽棉补,4000元乘以38%的衣分率,等于每吨补1520元,换算成每斤补0.76元;按亩补,0.76元乘以新疆的平均亩产550斤,等于每亩补418元。
给棉农补贴的时候,应该按皮棉补还是按籽棉补,或是按亩数补,还没有定。我的倾向是按籽棉或者亩数补,可以直接补在农民手里,也好操作。不过如果按籽棉补,也可能有人会瞒报,卖了500斤说成是800斤,多套国家的补贴。我觉得最合适的办法是按亩数补,量好亩数就直接按每亩418元给棉花种植户发放补贴款。
这样一来,市场价有了,补贴数额也定了,财政支出也就有数了,怎么补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了这个细则,轧花厂就能在期货市场进行套保操作,现在就能按15800元/吨的皮棉价格,换算成6000元/吨的籽棉价格和棉农签订购买合同。轧花厂加工成皮棉,按16300元/吨的价格在期货市场1411合约上卖了,就可以赚到每吨皮棉500元的加工费,这就保证了将来的生产,农民也能按3元/斤的合同价把籽棉卖掉,加上0.76元/斤的补贴,棉农也等于按19800元/吨的皮棉价格销售了,规避了将来棉花价格的下跌风险。这对企业和棉农都有好处。
二、如何解决收储遗留的庞大库存
临时收储政策是2008年出现的。当时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销量骤减,中国棉花和橡胶价格也跌到了8000多元/吨,玉米也出现卖难,1400元/吨都没人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当时的这个收储政策确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而且那时国家的收储也有抄底的意味,玉米是1500元/吨收的,棉花是12600元/吨收的,后来都赚钱了。这样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增加了财政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政策。再后来收储政策就变味儿了,用了全球最高价收购,政策现在的出库困难。
现在,收储形成的1300万吨的库存棉花,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真是骑虎难下。当棉农出现卖棉难时,政府可以出手将它高价收购;当国储棉出现难卖时,就谁也救不了你了。怎样把这个山芋吃下去,怎样从这个老虎背上全身而退?这就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
按现在的抛售速度,到新棉下来,国储棉最多抛售200来万吨,还剩1100万吨的库存,今年新棉产量预计是600万吨,不算进口部分,总共就有1700万吨,需求还不到400万吨,怎么处理?如果现在不认真解决掉1300万吨国储棉,那它就会积压在库里,也可能成为“烂尾棉”。
要想消化1300万吨库存,只能不停地抛储,要想抛得动,价格就一定得比进口价低。如果抛储价还是在进口价之上,你还是卖不动,市场还是人家的。同时不能让进口棉大量流入,国储棉的抛售数量和速度才能有保证。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棉未上市的6、7、8这三个月,加大抛储力度,增加企业购买数量。要想增加企业的购买力,除了降价抛储,还要取消4:1的进口棉搭配。将现在17250元/吨的抛售价格继续降低,这三个月至少每月降低一次,每次降低1000元/吨,争取在新棉上市前将国储棉的库存控制在800万吨以下。
为了避免和上市的新棉形成价格相互打压的局面,给棉农留出卖棉的空挡,可以考虑在八月底暂停抛储,到2015年元月再开始抛储,并且无底价、无限量地一直抛售下去。我预计,就是中国以后不再生产一点棉花,也至少得三年才能将现有库存棉花消化完,损失才能减少到最低。
消化库存还有另一个渠道,就是让能够购买国储棉的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销售。利用期货市场购买主体多元化的优势,增加销售力度。有关部门可以和郑商所协商,将国储棉的仓库都改成棉花期货的交割库,企业拿到的抛储提货单,可以直接变成期货的仓单,允许在期货市场上交割,这样企业就可以用期货套保来化解价格变动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的费用,加快国储棉的抛售力度。
三、对今后棉花政策的思考
1、彻底否定现行的棉花保护政策,包括收储政策、价格补贴政策、托底价收购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共同特征就是刺激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它势必造成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就算不增也减不了多少,使本来就过剩的产能继续膨胀。收储解决了棉农的卖棉难的问题,是把这个难题转移给了国家,现在国家不收储了,改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它还要消化收储形成的庞大库存,棉企怎么可能像国储那样全盘收购超过国内需求的上市新棉?那么卖棉难的现象就还会出现,到时候,棉花很有可能不是积压在棉商的手里,就是积压在棉农的手里,或者积压在国储库里。
还有,如果不设底线地进行全额价差补贴,棉农就可以以很低的价格销售来获取补贴;即使设定了补贴的市场价,新棉卖到市场价以下几乎是肯定的,棉农虽然能得到市场价与目标价之间价差的全额补贴,也是要亏损的。财政拿了那么多的钱来保护棉农的利益,结果却打了折扣,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总之,棉花目标价的补贴办法继续执行下去,不仅不能扭转乾坤,还可能会雪上加霜。所以,必须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取消并不再出台任何形式的棉花保护政策。
2、彻底更新观念。我们对市场经济要有足够的信心,要从观念上消除过去商品短缺时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惯性思维,要充分认识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形成的商品流通互补作用。
当年,外国小麦卖到中国才0.40元/斤左右,而我们的种植成本接近1元/斤。决策者果断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把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树种草,改善环境,通过进口来补充内需,粮食尚且可以利用全球商品流通的互补性来解决,那么在棉花问题上应该更是可行的。
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效率低下。可以说,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落后生产力,就是保护了落后产能。像今年,东北农民手中的玉米霉变了,国家还全部收回来。国家给兜了底,那么以后谁还会认真管理粮食,连坏了的都有国家买单,这是保护懒汉,鼓励错误的一种做法!
4、鼓励农民进城。鼓励棉花种植的政策和城镇化的目标也是相背离的。既鼓励农民进城,又鼓励种植,这不是相互矛盾?劳动力在全球已成为了稀缺资源,取消鼓励政策,可以把大批农民从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全球的劳动力市场。我国人口拐点即将到来,老龄化问题已日趋显现,将来各行各业都要出现劳动力缺口,就是再转移出很大一批农村劳动力也未必能填补这个缺口。有效劳动力向来是我国的优势,现在却成了劣势。用工荒就是把农民留在土地上搞种植造成的。仅新疆每年就得用一二十万采摘棉花的民工,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珠三角不少企业由于用工成本增高而转移到东南亚去办厂,这些都证明劳动力资源的调配不够合理。把生产力解放出来,让纺织企业这类型的企业降低用人成本,增加出口的竞争力,中国的工业生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必须再次大规模解放生产力,把农村劳动力大量释放出来,中国经济才有前途。
5、采取“休克疗法”来控制棉花的种植面积。政府可以尝试征收棉花种植税,即种植其他农作物免税,种植棉花就征税,这样才能迅速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
6、大力宣传棉花种植的不利因素。从2015年起,甚至从现在就开始,向棉农大力宣传棉花种植的风险:一是全球棉花过剩,中国仓储量巨大;二是我们的生产成本过高,没有竞争力。美国用机械化作业使种棉花和种大豆的成本基本一样,价格的不同只是由于单产的不同。假如说,大豆和籽棉单产一样,那么价格也应该一样,大豆现在卖4000元/吨,籽棉也应该卖4000元/吨,折合成皮棉大约是10000元/吨,而现在从美国进口的棉花是15000元/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价差,就是因为中国的收储推高了价格,让人家卖出好价钱。现在的目标价格刺激政策,虽然给棉花价格松了绑,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低价购进,参与市场竞争,但是我们的高成本种植低价格销售,又要极大的伤害棉农的利益。
因此,仅从成本看,我们就不应该和外国在棉花种植上竞争,而是应该像“算盘子”被西方的计算器、电脑取代一样,毫不吝惜地让棉花种植退出历史舞台。
7、指导棉农调整种植结构。从2015年起,棉花种植可以推行改种、轮种或轮休制度。用二三年时间,让中国的600万吨产量的棉花基本消失,把过剩的产能从根子上切除,让国储棉尽快抛售。
8、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棉花补贴政策。有人觉得外国也对棉花进行补贴,我们为什么不能补贴?从我的认识来看,外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和我们看似一样,其实有质的不同。外国的棉花补贴政策不仅是对棉农的一种福利补贴,也是其全球经济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棉花的出口竞争力。虽然补贴是针对棉农的,实际上是补贴了企业。假如棉农想卖8元,我补2元,你就6元卖给企业。企业6元拿到棉花,成本就低了,出口就更有竞争力了。我们的情况和外国不同,我们的成本太高,如果通过财政补贴来实现国际竞争,那我们就要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以高额补贴扶持一个高成本的产业去和外国补贴相对较低的优势产业竞争,值不值得?我认为这是很不明智的举措。
9、严格控制棉花进口。我国目前存在棉花库存压力巨大,棉花产能过剩的危机,今年国家又不收储了,棉农将面临卖棉难的困境,国家如果还要大量进口棉花,无疑会使矛盾更加激化。所以,要严格控制棉花进口量,以减小我国棉花销售的难度。
10、吸纳职业投资人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纵观我们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很多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常常是顾此失彼,有些甚至走向了反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的,其中可能有参与政策制定的组成结构不合理因素。职业投资人是全世界稀缺的高端资源,可以考虑吸收他们的意见,他们可以用公正的思维去思考政策的合理性,并可以用经济运行规律来推断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1、保留必要的棉花储备。出于战略方面考虑,国家保留用来保障军队、救灾等需要的适量储备还是必要的。这个可以统计出来,我觉得数量不会很大,有几十万吨就足够了。假如这部分储备需要轮库,也不能向市场抛售来干扰市场,否则可能会造成市场恐慌,使经营者不敢经营,从而打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应该将这部分储备中轮库腾出来的棉花直接用于扶贫等福利性活动。只有不干扰市场,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运行体系。
四、对2014-2015年棉花收购价格的预测
对2014-2015年度棉花的价格走势,我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今年取消棉花收储政策以后,棉花的整体经营就要转向市场,现在市场不外乎有这么几块:一个是国外市场,一个是国内市场,还有个期货市场。从现在来看,市场价格有三种,一种是抛储价17250元/吨,再一个就是进口棉花的价格,大致是15000元/吨左右,还有一个是期货市场价格,现在1501合约的价格是一万六元左右。既然棉花直接进入了市场,它就会遵循市场规律,也就是要顺应市场价格。现在这三种价中最低的还是15000元/吨的进口棉的价格,从贸易商、棉贩子,还有加工厂来说,肯定是选择这三个价格中最低的,而且只有用比进口棉价还要低的价格,才敢收购,才能有利可图。按现在这么大的库存,假如现有价格不变,今年的开秤价应该在14000元/吨左右,最胆大的收购者也就是在这个价位上收购,而且是试探性地少量收购,因为购买主体很不确定,肯定不敢盲目多收,只能边收边卖。或者向纺纱厂定向销售,或者向期货市场抛售。收储已经停止了,期货市场就可能是今后棉花销售的主渠道。所以,我建议那些大的棉花经销商和棉花企业,包括大的棉花种植户,如兵团、农场等,今年也可以在期货这个开放的市场上做些文章,也就是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的同时,在现货市场上收购,将利润锁定。假如这样操作的企业很多,就会在期货市场上形成大量的注册仓单,这就对期货价格形成打压,棉花的期货价格就要继续下跌。明年春节以后,棉农或者是棉贩子收回去的棉花,用于无法继续存储,必须要出手,那时的棉花价格可能更要下跌,也不排除棉花积压在这些人手里的可能,到时候皮棉价格估计在10000元/吨以下,并且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再往后的二三年之内,我认为棉花价格回到每吨一万元以上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库存太大,需求太小。同时我建议,在新棉上市之前,棉企、棉商也可以进行一些经营上的操作,将从国储抛售拍卖买入的棉花,或者购买的一些进口棉花,还有交不了国储的积压棉花等等,重新加工,在期货市场1409这个棉花合约上(现在价格是17200元/吨)抛售,用以交割,因为期货市场的棉花质量相对于国储要低一两个等级。在尝试从期货市场卖出的同时,等待新棉花下来。
刚才我说今年新棉皮棉的价格按14000元/吨收购,那么折合籽棉价格就是2.7元/斤,总之,我觉得今年新收籽棉的开秤价应该在3元/斤以下,并且是越收越低。以上我也说过,建议国储棉抓紧在这三个月之内降价销售。从现在看,它降价销售已成为必然了,从抛储的成交量来看,4月2日成交了六万多吨,到5月9日成交了两万来吨。这个原因就是刚抛储的时候,它价格相对市场价算低的,人们首先向价格“洼地”去购买,成交量就大一些。通过一个来月的抛售,所有棉花(包括进口棉,国产棉)的市场价逐步向抛储价靠拢,并且低于抛储价销售,那么国储棉就卖不动了,抛储价就得继续下调。当抛储价与市场价格继续下行时,就要打压期货价格,那么期货价格就还要继续下跌,到时候开秤价很可能比前面预测的还要低。
总之,2014-2015年度棉花价格走势将会变幻莫测,各个企业要适度把握,且行且观察,绝不能贸然入市。只有拿到订单才可以少量去收购,除非在期货上有了套保,才可以大量收购现货。按我的看法,2014-2015年度棉花市场整体形势是很悲观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除非政府又出台什么保护政策,如托底价收购,或又启动临时收储,不然以上的分析是不会错的。假如政府再出下策,国储棉烂在库里也将成为必然,到时候将受到市场最严厉的惩罚。
来源:中研网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