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和2014年连续下滑两年后,大宗商品市场的熊市情绪依然浓厚,大宗商品投资似乎依然缺乏吸引力。
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品种,原油和铜近日再次大幅下跌。WTI原油2月24日再次跌破50美元,并下探48美元区间,且上周跌幅接近5%,LME铜也下跌明显。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近期同样下跌严重,从去年11月的1500点一路下滑至本周的500多点。
供给过剩拖累原油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周五报告称,2月13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大增770万桶,总库存量达到4.256亿桶,创纪录新高,总库存较过去五年的均值高出20%以上。
受库存增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自上周以来连续受挫。高盛集团预计,油价上涨将会力量耗尽,WTI油价将会跌至每桶39美元,将布伦特原油6个月与12个月油价预测分别从85和90美元下调至43和70美元。
摩根士丹利同样认为,由于欧佩克对油价下滑采取放任态度,市场供给过剩,油价可能在上半年继续下滑,可能最低跌至每桶35美元至40美元。
EIA数据还显示,虽然美国石油钻井口数减少,但美国石油产出仍然有望达到930万桶/日,进而创1972年以来新高。
美元走强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正在大宗商品市场不断显现,商品市场重要堡垒的原油和铜价格持续萎靡不振。
伴随原油跌势,LME铜也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且库存已经连增数月。法国兴业银行预计未来数月内LME铜库存将升至至少60万吨,因供应不断增加且需求迟滞导致库存增长。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宏观经济主管高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于干散货及基本金属等由中国需求主导的大宗商品,市场依然会把中国疲软的经济指标作为判断依据。我们仍认为基本金属和大宗商品2015年上半年面临严峻形势,以行业来看投资并不具吸引力。
原油是大宗商品的最后堡垒,且影响面较广。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滑导致主要商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大幅下滑,并为大宗商品打开了下跌的空间。
世界银行此前预计,2015年油价平均每桶53美元,比2014年低45%。油价疲软可能影响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尤其是天然气、化肥和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并预计金属价格在2015年的跌幅将超过5%。
中国需求放缓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中国经济数据依然不够乐观,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创出近年新低,且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就1月份能源品进口量而言,据海关数据,原油进口2798万吨,减少0.6%;煤1678万吨,减少53.2%;成品油234.7万吨,减少37.6%。
工业用金属的进口量同样出现下滑。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砂7857万吨,减少9.4%;钢材115.5万吨,减少14.7%;未锻轧铜及铜材41.5万吨,减少22.7%;未锻轧铝及铝材5.6万吨,减少49.4%。
没有需求的增加就难有价格的上涨,“市场必须见到政府祭出大规模的财政或货币刺激方案,而不是央行为弥补资本净流出而采取行动,才会对大宗商品有乐观预期。”高挺分析认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但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的实体经济放缓压力依然存在,且大宗商品进口量也在下滑,而这对大宗商品市场又是一种现实的利空,大宗商品投资吸引力依然不够强。
此外,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同样缺乏吸引力。世界黄金协会(WGC)2月中旬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黄金市场已告别2013年的极端情况回归平稳。2014年全年黄金总需求为3924吨,同比下降4%。其中2014年全球金饰需求为2153吨,同比下降10%。
另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4年,全国黄金消费量886.09吨,比2013年减少290.31吨,同比下降24.68%。
大宗商品市场的牛熊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大宗商品需求密切相关。全球需求疲软以及美元升值依然是制约大宗商品的最大利空因素。
回顾过去数年的大宗商品走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大宗商品普遍受到打压,跌势不断加深,直到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
在危机之前的2006年至2007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5%以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难得的上涨周期。
目前的经济态势依然没有回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增速依然低于危机前至少2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2015年有望增长3%,增速低于去年6月份时预估的3.4%,并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2015~2016年全球增长预期双双下调0.3个百分点,分别至3.5%及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