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4季度以来原油价格从接近100美元的高位开始暴跌,最近在被腰斩跌至45美元之后依然没有企稳的迹象。而最近被市场称为“最后的莫西干人”的铜也独木难支,最近在重演原油的跳水行情。26日,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盘中下跌3.1%,最低跌至每吨5345美元,创2009年7月以来最低。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跌停,4万元关口失守,沪铜主力合约1504一度跳水至每吨38860元,同样触及五年半新低。
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下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
章俊称,鉴于全球经济低迷所导致的需求疲软,铜价(因为有全球经济晴雨表而被成为“铜博士”)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市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中国国储对铜的收储上。此外,铁矿石,锌、铅及镍价等有色金属,以及橡胶,大豆等农产品也未能幸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片愁云惨雾的景象。
“作为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是此轮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相对受益者。这样的观点主要是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中国放到全球经济中去看的话,受益可能不就是仅仅眼前所能看到的价格更为便宜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涉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全球经济布局,具体而言就是目前热议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并未来在全球其他地区复制成功模式。”
章俊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有助于治疗“荷兰病”。他表示,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化程度很高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因此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相关能源产业,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国内劳动力以及资本等资源流入能源相关产业,结果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经济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畸形”发展,从而形成了“荷兰病(Dutch disease)”。过去十年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大宗商品市场也极度繁荣。即便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不减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依旧坚挺。由此很多资源出口国在一定程度上染上了“荷兰病”。
他还指出,典型国家有,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以及中东产油国等;其他国家,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智利,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虽然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出现。
章俊称,一般而言,染上“荷兰病”的国家一般理论上可以通过适当国内政策调整来纠正经济结构的失衡问题,比如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或者本币贬值。但这样的调整往往是伴随着经济的阵痛,特别是当整个经济沉浸在“荷兰病”所带来的繁荣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私营部门自身是很难有动机或者动力去做出有效的调整,从而变成了“温水煮青蛙”。因此,章俊指出,在内部自发调整难以进行的情况下,外部冲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例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就是一个很好的外部冲击。大宗商品相关部门在受到负面冲击之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资料会流出并转向其他部门,并且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所导致的本币贬值也会相应推动本国其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从而经济结构中的扭曲得以纠正,从而实现被动的“再平衡”。
此外,章俊强调,目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相当一部分是资源出口型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俄罗斯以及中亚各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伊朗,埃及等中东国家。在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且未来中长期内也无法出现显著恢复的现实面前,经济转型将是这些国家必然的选择。但目前而言,由于这些国家由于长期受“荷兰病”的困扰,本国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再加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之后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因此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经济转型。
“而中国目前经济转型过程中,中低端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相当程度的产能过剩,而且开始具有资本输出的能力,因此可以有效的契合‘一带一路’中相关资源出口型国家的经济转型需求,从而实现‘双赢互利’的局面。在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我们认为客观上有助于资源出口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并且首先将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推进实施。”章俊说。
来源:东方财富网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