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上周末在北京发布了2014年上半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3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20%;焦化企业的亏损面达53.04%,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7.8%。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多数焦化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值得欣慰的是,进出口贸易、上游原料采购和产品指标方面都有向好或利好表现。
进出口贸易总体向好
上半年,世界生铁产量同比增长1.7%,扣除中国大陆部分同比增长2.3%,世界生铁产量的增长为我国焦炭出口拓展了空间。1~6月,全国焦炭出口量累计39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达160%,尤其5月份出口量为100万吨,创2008年以来单月出口量新高。焦炭出口平均价格为221美元(吨价,下同),同比下跌13.67%。
1~6月份,从我国进口焦炭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为印度、日本、巴西。从出口地区看,按照收发货单位口径统计,上半年山西省出口焦炭最多,累计出口359.5万吨,增长2倍,占全国出口量的91.47%。
由于我国焦炭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产品资金的回笼有保障。若保持上半年的水平,预计全年出口量应在800万吨左右。
焦化产品进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共进口纯苯33.12万吨、同比下降13.9%;进口针状焦合计2.72万吨,同比下降32.14%;出口硫酸铵197.35万吨,同比增长43.2%;出口煤焦油25.03万吨,同比增长335.9%;出口煤沥青25.16万吨,同比下降16,52%。中国炼焦行业协理事长崔丕江表示:“焦化产品出口仍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各进出口企业一方面应避免因无序竞争而低价出口造成产品价值的无谓损失;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供需及价格信息变化,避免造成进口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炼焦煤转向买方市场
上半年,由于焦炭产量同比下降,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6月,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3103.79万吨,同比下降12.15%;平均进口价格为111美元,同比下降20.43%。而7月中旬,国内主焦煤产地太原地区的出厂含税价为820元,比2013年底下跌290元。
今年以来,尽管山西、陕西、四川、内蒙古等部分产煤炭省、区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经营困难,对稳定焦煤出厂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是,国内外炼焦煤资源总体宽裕,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态势更趋明显。
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良好
根据中焦协对会员生产企业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主要产品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稳定良好:冶金焦抗碎强度M40为84.73%,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冶金焦抗碎强度M25为91.16%,同比提高0.44个百分点;焦炭反应后强度为63.52%,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煤焦油回收率为3.24%,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粗苯回收率为0.94%,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轻苯回收率为0.88%,同比提高0.02个百分点;硫酸铵回收率为0.90%,同比持平;炼焦工序能耗123.6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84千克标煤/吨,吨焦耗新1.35立方米/吨,同比下降0.22立方米/吨。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