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进出口服务网 > 新闻资讯

推动中国传统化肥全面增值改性

来源:进出口服务网 | 时间:2014/8/19 11:26:09 | 阅读次数:

发布单位:CIEDATA
  • 发布人:
  • 小杨

 肥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在第三届功能性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会上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化肥养活中国!没有化肥就没有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未来肥料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力争在未来20年,我国肥料产业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化肥用量力争控制在5500万吨左右,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质量替代数量,发展增效肥料,推动传统化肥全面增值改性是中国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中国肥料产业发展
  拐点即将到来
  我国肥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能过剩,资源保障水平低,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不高;品种类型丰富多样,但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产品性能不够高,同类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效果不及国外;施肥装备现代化水平很低,施肥技术水平整体不高;高产施肥带来的环境压力大;肥料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影响肥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体制: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生产方式变化。农业部统计调查,全国流转耕地3.4亿亩,占全国农民承包耕地的26%;平均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87万家,平均面积50亩的种植大户28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万个,龙头企业12万家,为农民服务的经营性组织115万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灌溉制度:改漫灌,实行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发展,大田作物上潜力很大,节水、节肥、省工、高产。资源约束与替代:磷钾资源短缺。肥料立法:资源、生产、流通、施用的各个环节都将有法可依。
  肥料不合理施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量变到质变。土壤生态平衡的矫正:发展生物类肥料、功能肥料等新品种,矫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发生。农田污染修复:对污染退化土壤进行功能恢复,土壤调理剂发挥作用。中微量元素缺乏矫正:开发高效活性液体肥料,促进生长、矫正中微量元素缺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是果蔬、经济作物等。农业废弃物污染环境:发展有机类肥料,实现养分资源循环利用。
  赵秉强说,中国肥料产业发展拐点即将到来,要赢得持续发展,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传统,走质量替代数量发展之路。
  发展增效肥料,提高肥料
  利用率
  据介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开发天然物质或植物源的肥料增效剂,用于对化肥进行改性增效。如日本的丸红公司、美国第二大农化服务公司HELENA公司等都拥有自己独立技术的肥料增效剂许多品种;欧洲于2011年成立了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促进肥料增效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化肥改性增效技术包括:缓释法改性增效、稳定法改性增效、增效剂法改性增效、有机无机复合(混)改性增效。缓释法改性增效方法:包膜缓释和合成微溶态缓释肥料。稳定法改性增效方法:添加脲酶抑制剂、消化抑制剂等材料。增效剂法改性增效方法:添加生物活性物质类肥料增效剂,如海藻酸、腐植酸、氨基酸等。有机无机复合(混)改性增效方法:有机物料与化肥肥料复混、优化化学肥料的利用。增值肥料是增效肥料的一种,专指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增效产品。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增效剂微量高效,添加量在0.3‰-3‰之间;养分含量基本不受影响,如增值尿素含氮量不低于46%;增效明显,添加的增效剂具有常规的可检测性;增效剂为植物源天然物质及其提取物,对环境、作物和人体无害;工艺简单,成本低。如锌腐酸尿素、海藻酸尿素、禾谷素尿素等增值尿素网络化效果验证试验显示:作物平均增产9.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9个百分点。
  赵秉强提出,今后我们要倡导推动中国传统化肥全面增值改性,每年发展2000万吨增值尿素、2000万吨增值复合肥、1000万吨增值磷铵等产品,使我国的普通化肥30%以上实现增值化改性,推动我国传统化肥产品性能升级,每年推广面积10亿亩,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减少化肥流失,保护环境。

分享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

  • 扫二维码关注进出口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
网站简介 | 帮助中心 | 网站建设 | 订购广告 | 网站律师 | 付款方式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10-89438819 京ICP备12042581-2
进出口服务网(www.ciedata.com)版权所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