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关进口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出口精炼铜为21.48万吨,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5.7万吨,增幅达39.85%,业内预计全年出口增幅至少在50%以上。作为占全球精炼铜消费比例近40%的经济体,中国对全球铜供需平衡的影响足以左右市场走向。
据证券时报报道,一家国内大型铜冶炼企业高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签署铜出口年度合约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出口在利润率上比国内销售更合算。
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指出,出口数据相对于精炼铜进口数据占比较小,但随着沪铜、伦铜比价的走低和退税的上升,出口精铜变得有利可图。新的传导机制,有可能使中国铜企加大精炼铜出口,通过出口缓解中国铜市场过剩的现状。
出口数量猛增
随着中国经济在今年早些时候放缓,中国的铜出口有所加快,在5月份达到10.2万吨的峰值。据中国海关2012年精铜出口数据来看,截至今年9月,出口累计达到21.48万吨,同比增幅为39.85%。
这一现状,使中国冶炼企业近日首次在商议按照年度合约出口铜的事宜,按照年度合约出口铜的举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冶炼企业对国内需求的前景缺乏信心。
从精炼铜出口数据看,2011年全年总共出口精炼铜仅为15.7万吨,相当于同时期进口总量约4%。但从同比数据看,2011年出口总量已经同比增长了304%。同时,从安泰科(Antaike)的预测数据看,2012年中国精炼铜出口预计达到26.2万吨,同比增长67%。林浩祥认为,考虑到目前的内外比价关系,2012年出口同比增长50%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过去几年保持了大规模的精炼铜和铜精矿的进口,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铜需求减缓导致中国国内市场囤积了一定规模的精炼铜库存。前几年由于中国沪铜、伦铜比价相对较高、出口没有退税或较低等原因,中国企业出口精铜积极性不高;但随着沪铜、伦铜比价的走低和退税的上升,出口精铜变得有利可图。
过剩局面得到缓解
中国税务局自7月1日以来取消3%的铜出口税率。新的传导机制,有可能使中国铜企加大出口,从而完成市场的自我修复。因此中长期看,出口有可能缓解中国过剩的铜市场现状,同时有可能加强沪铜、伦铜的价格联动,部分程度上提升沪伦比,有利于国内铜矿企业。
从目前国内几大上市铜企的存货情况来看,铜资源(上游)的库存规模已经有所上升,但铜加工行业(中下游)的库存略有下降,但二项指标均均处于2006年以来的均值以上。
林浩祥指出,从数据看,2008年~2011年中国铜冶炼产能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前期铜冶炼产能增速已经较快,未来的冶炼产能增速将显著下降或逐步停止扩产。
上述铜企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中国是铜的全球最大消费国,占全球需求的40%,即便能够达成出口铜的事宜,这些出口合同相对于中国每年大约300万吨的铜进口规模来说也将是较小的,预计中国明年的铜出口可能达到这一水平的大约十分之一,即20万至40万吨之间。毕竟,目前铜的定价权并不在国内。
林浩祥表示,沪铜、伦铜比价对于中国铜进口有很好的领先指示意义。对于过多的进口,正常的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是有传导性的,若进口铜没有得到下游积极消化,过剩的供需格局将压制沪铜、伦铜比价的上行,由此抑制进口。
来源:证券时报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