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胡芬在发布会上说,中国目前的天然气市场面临许多挑战:定价问题、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问题、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第三方准入门槛问题和缺乏活跃现货市场。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一倍,2011年的消费量是1300亿立方米,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
定价问题是当前中国天然气市场改革中最被关注的话题。中国政府从去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天然气价改试点,确定使用净回值方法对国产陆上和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定价。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的气价其实并不低,一些中国的终端用户承受的气价比美国气价要高。但是中国存在交叉补贴现象,即工业和商业用户承受的气价比居民用户高,可是居民用户用气的单位成本更高。在经合组织国家恰好相反,居民用户要支付更高的气价,因为居民用户用气的分销和储存成本更高,气价反映了成本。
香港中华煤气高级副总裁刘洁在报告会上说,目前中国天然气下游市场面临三大问题:交叉补贴、政府要让利于民和上游油气生产商越来越多试图直接给大用户供气,三个问题反映了城市燃气运营商、居民、工业大用户和上游油气生产商之间利益的博弈。
在去年底的天然气价改方案中,中国选择了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作为天然气定价的挂钩参考能源品种,权重分别为60%和40%。
对此,范德胡芬和报告起草人之一国际能源署高级天然气分析员柯安索都建议,可以在中国一些用煤大省将煤炭作为挂钩参考能源品种,因为从发电的来源说,煤炭是天然气的最大竞争者。
另外,鉴于中国拥有世界数一数二的页岩气资源量,国际能源署认为,并不是资源量,而是技术、定价和管道等基建,成为制约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相当年轻,经合组织国家天然气市场发展历史对中国有借鉴意义。比如,美国上世纪70年代也曾对天然气实行政府定价,结果是政府定价过低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再比如欧洲国家的经验,要大量兴建天然气进口、转运、储藏和分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对第三方开放很重要。
不过国际能源署承认,天然气市场的自由竞争需要多年的培育,目前经合组织国家里也只有美国和英国做到了市场的完全自由竞争,英美的自由市场成熟花费了10到20年的时间。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表示,国际能源署的建议对其今后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他表示,国家能源局很重视天然气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问题。杨雷称,从法律上说,管道是第三方可公平准入的,实践中,一些省内天然气管道就是民营企业投资的,还有煤层气、煤制气管道,其投资主体也是多元的。
来源:财新网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