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继2009年向市场投放了1.7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后,又于11月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QE2)货币政策,截至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寻求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的决议来看,未来6个月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国长期国债;与此同时将对资产负债表中即将持有到期的美国国债本金所得进行再投资。
此决议一经推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外汇市场上,美元进一步延续了近阶段疲软的趋势,对非美货币大幅下跌。美联储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再次开动印钞机,向全球释放高额的流动性呢?
我们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
在政治方面,由于选民对美国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十分不满,导致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落败。这次失利给奥巴马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国内经济未来再得不到提振,对于民主党的连任可谓前途艰险。为了挽回目前的颓势,奥巴马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改变目前高失业率的现状。所以第二轮高额量化宽松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赶在中期选举结果出来后立马出台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经济角度看,虽然美国政府从金融危机以来通过一系列市场刺激政策如释放流动性,对金融机构注资,购买大量有毒金融资产,税费优惠及减免等方式来拉动美国的经济复苏。但国内消费市场整体信心不足,处于调整和修复的过程中,观望情绪浓重,同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较低的通胀水平引发了对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心。美联储认为低通胀说明经济发展仍有一定量的闲置生产力,为了提高就业率,调整货币政策仍可有所作为。但鉴于目前美国存款利率已接近零的水平,无法再通过减息的方式释放流动性,所以只能通过非常规的量化宽松的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
“量化宽松”恐危及全球
美联储的该决议进一步向市场表明美元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主要货币贬值,美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本国的经济和出口,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但作为全球最主要流通货币的美元,它的市场波动会在国际市场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使美元进一步贬值,会诱使热钱流向新兴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复苏较快及较早实行宽松退出政策的国家,热钱一方面会通过套息交易的方式赚取息差,同时通过对新兴经济体的各类风险资产的投机性炒作,进一步推高固定资产如房地产的价格,增加市场泡沫,导致全球性通胀。从本质上讲,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增加国内货币的实际流通量,开动印钞机印出来的通货主要通过热钱的方式注入新兴经济体,推高资产泡沫。同时对于各大美国国债的持有国,美元的进一步贬值有利于稀释美国债务,使其他国家蒙受巨额的美元资产汇兑损失。一旦美国经济企稳复苏,美联储就会迅速收回流动性,导致在各新兴经济体的热钱迅速回流美国,推高的资产泡沫会在短期内迅速破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致命打击。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国际热钱冲击方面要有前瞻性,需要组合各类政策或货币工具来防范资产泡沫,有些新兴市场国家已开始使用包括加强资本管制、提高国内基准利率等政策工具,来防范和对冲热钱流入的风险。巴西央行公开表示已决定调高外资投资本国债券的金融交易税,还采取其他审慎措施,以防止美国宽松政策所带来的信贷泡沫。
对于欧洲等成熟经济体,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策略很可能导致欧元区陷入通货紧缩,2010年上半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可谓闹得沸沸扬扬,以希腊为首的欧猪五国财政赤字占GPD比重一度超过100%,由于投资人担心欧债危机在欧元区内蔓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欧元一泻千里。欧洲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紧缩财政、一揽子联合救援计划等方式勒紧裤腰带,共渡难关,同时欧元的贬值也带动了欧元区的出口,对经济的复苏起到拉动作用。但此次美联储的单方面第二阶段量化宽松最终会致使美元对欧元汇率迅速贬值,从而削弱欧元区经济的竞争力,更有可能使欧元区陷入通缩状态,使得刚渡过主权信用风波的欧元区再次陷入危机,主权信用恶化,国债收益率上升,增加主权融资成本,削弱债务国的偿债能力。而欧元区目前接近3%的通胀率使得欧央行无法抑制欧元升值,进一步加大了通货紧缩的风险,从而增加主权债务的估值。
对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此次从市场上购买大量债券,会一定程度上推升固定收益类债券的价格,压低市场收益率,降低借贷成本,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挖掘潜在消费需求,以此来拉动国内经济的复苏和失业率的降低。而从全球的资本流通的角度来看,富裕的通货势必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全球的资本市场,推高全球股价和资产价格。尤其是流动性更强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全球股市,商品期货和非美货币外汇市场,黄金等都在近期得到了显著的拉升。一方面价格的上涨体现出投资者对全球性通胀的预期,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力已传导到全球资本市场。
重蹈“沃尔克”覆辙风险大
对于中国自身,面临着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汇率和利率两方面。从汇率的角度看,由于美联储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持续贬值,直接推高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同时美元的贬值推升了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对我国造成输入型通胀,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最终会传导给消费者,降低了国内实际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对于美国自身而言,GDP的70%来源于消费,而工业和制造业在美国经济结构中份额较低,对原材料等基础性资源的价格敏感程度相对较低。而对工业占比超过70%的中国而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比美国高得多。对此,中国有关负责人特别指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相当多的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交易、资本流通、金融市场的交易都是使用美元,因此该政策对全球都会造成影响。这一政策如果对美国是正确选择,但对全球而言不是一种优化选择,或有其他副作用。从利率角度看,对于国内而言,由于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GDP数据喜人,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基本为零,但同时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高物价,高通胀的问题尤为突出,近期CPI数据连连创出新高,尤其是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达到3.6%,达到了两年内的最高水平。而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却停留在金融危机时的最低水平,负利率效应明显,正因为如此,大量市场游资涌入楼市,推高资产价格,国内楼市泡沫已经到了空前的程度,许多刚性需求消费者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对此中国政府已出台各类宏观调控政策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如限购,税费优惠取消,利率上浮等政策性工具。同时在10月19日使用价格货币工具,调高中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向市场发出强烈信号,提高投机者的资金成本,遏制恶性投机需求。引导游资转向相对估值较低的资本市场。但从全球资本流通的角度考虑,加息在收紧国内流动性的同时,会受到国际套利热钱涌入的对冲影响。尤其是通过经常项下的母子公司跨国贸易方式注入的热钱。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大量的国际资本可以以非常廉价的方式进入新兴经济体,推高各类资产价格,引发泡沫,所以对于资本的管制也是各新兴经济体特别需要关注和引起重视的。
美联储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解决就业问题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放弃自身的独立性,和未来不可预见的全球性恶性通胀的风险,再次搭上直升机向全球撒钱。此举对于刺激国内经济的效果还不得而知,但给全球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一旦面对恶性通胀,美联储可能又要重蹈当年沃尔克的覆辙。这也是堪萨斯联储主席托马斯·霍利格反对该决议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收购更多债券的风险高于利益。这种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提高了未来金融不平衡性的风险,将在长期内导致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需要审慎考虑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尤其对于储备性货币国。在满足国家自身利益的同时需要均衡考虑对其他各经济体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根基不稳的情况下,任何不顾全大局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全球陷入二次衰退的风险。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