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2010年《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蓝皮书分析认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较弱;在金融危机来袭时,表现出不适应。但随着有色金属企业兼并、淘汰落后产能等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有色金属产业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影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色金属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两个行业大类。
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变化分析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的铅、锡、锌的原先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但近年来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铝和铜国际市场占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上仍处于偏低水平,只有镍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不断上升态势。六种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上不是很高,在2004年达到8.2%的高点后,之后迅速回落,2007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1%,仅为2007年的一半。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这种状况,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地位是不相称的。
贸易竞争力指数: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除1990、1991年为正数外,其余年份都是负数,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2000年和2001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4以下,2002~2006年保持在-0.3左右,2007年这个指数又跌至-0.4。这说明,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很弱。
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大国,俄罗斯、加拿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般超过10%,澳大利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左右。中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有一定的规模,排在其他主要国家如巴西、德国、美国等之前。从趋势上看,大多数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但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这和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形成比较明显的对比。
贸易竞争力指数: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南非和巴西具有显着的贸易竞争力优势,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英国、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基本为负,不具有贸易竞争力优势。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排在中间。近年来,英国有色金属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上升,而中国则出现了下降,2007年英国有色金属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首次超过了中国。综合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巴西和南非的有色金属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目前并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总体上看,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中游水平,但和其他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或上升的发展态势相比,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下降,这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
金融危机对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综上所述,反映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状况的大多数指标表现欠佳。这与有色金属产业长期存在的矿产资源勘查滞后,资源短缺;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有关。加上有色金属产品具有特殊的衍生金融商品属性,使得有色金属产业在金融危机来袭时,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
第一,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大幅度“跳水”。据对大中城市有色金属现货市场监测,到2008年底,铜、铝、锌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29574元、11928元、10125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51.42%、35.34%、50.39%。第二,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放缓。据统计,2008年1~12月,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增长逐月大幅度回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与此同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也出现了大幅度回落,特别是在11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只有0.5%。第三,有色金属企业库存增加,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造成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减少。而有色金属价格跳水,也造成国内企业购买有色金属产品呈观望态度,制造业企业为消化库存尽量推迟购买,使国内有色金属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严重滑坡。
全球金融危机对有色金属再生产业也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一是企业停产、职工放假、员工失业现象突出。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调研统计,危机最严重时,再生精炼铜85%以上的产能处于停产状态,废杂铜直接生产铜材70%以上产能处于停产状态;再生铝和再生铅的停产产能分别达50%和60%以上。90%以上的企业存在裁员现象,30万人面临失业。二是企业亏损严重。危机严重时,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直接导致废金属价格下跌,多数废旧金属价格一度下跌超过50%。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及时出台了包括4万亿元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属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一。2009年2月25日出台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作为有色金属产业2009~2011年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在业已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出台了诸如有色金属收储、出口退税、直购电试点等实施细则,有色金属企业兼并、淘汰落后产能等产业政策也将陆续出台。
从实施的效果看,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已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有色金属生产企稳回升态势逐步增强。从有色金属产量来看,2009年3月以来有色金属累积产量同比增长不断向好,从10月开始,10种有色金属产品累计产量摆脱了负增长的状况,出现正增长。11月,10种有色金属产品当月产量达到27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铜材和铝材累计生产量则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0%和15%以上。从工业增加值来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扭转了2009年1~2月同比低速增长和负增长状态,3月以来,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1月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8.8%和11.9%,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有色金属企业总体盈利能力逐步恢复。据统计,2009年1~10月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70户重点联系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17.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6.1%,降幅比1~9月份收窄9.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实现利润22.8亿元。2009年1~10月份,20户铜镍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额为63.74亿元,同比下降53.96%,其中10月份铜镍企业实现利润7.79亿元;21户铝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18亿元,同比下降87.14%,其中10月份铝企业实现利润9.85亿元;15户铅锌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56亿元,同比下降15.42%,其中10月份铅锌企业实现利润2.41亿元;14户钨钼锡锑稀有稀土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92亿元,同比下降80.0%,其中10月份钨钼锡锑稀有稀土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74亿元。
总之,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作用下,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已经走出困境,下一步,就是如何保持有色金属继续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完善收储机制,实现收储资金滚动发展。鉴于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高企,有色金属产业保增长任务完成状况较好,应暂停有色金属收储。有色金属收储机构甚至可以将收储来的有色金属进行抛售,以平抑目前过度投机的有色金属市场,获利资金可以用于未来收储需要,实现滚动发展。
动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金融危机之前,为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我国对有色金属类产品基本上取消了出口补贴政策,对一些有色进出口产品甚至加收出口税。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及时对这些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目的是为了保增长,而目前有色金属“保增长”的任务完成得较好,因此,可以考虑调整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了。这样,还可以避免国际上频繁出现了反倾销反补贴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有色金属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电解铝直购电试点。根据电解铝电压等级高、输电成本低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电解铝直购电过网费,把直购电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投资控制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需要设置更高的节能、环保、土地、技术等标准,控制新项目的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再新建、扩建电解铝、氧化铝项目。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规定淘汰铅、锌冶炼落后产能,建立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能够完全自给。在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的今天,解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必须要有全球性视野,这就决定了中国有色矿业必须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经过较长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还要谋求与国际跨国矿业公司合作竞争,在动态的合作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制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施政策,包括对海外资源开发项目简化审批程序,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外汇管理保障机制及建立中央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