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提出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 元年”。随着“ 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今年6 月颁布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的陆续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地发展起来。
数据显示,到2012 年,中国将形成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以单车使用2 万元电池(综合考虑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平均水平计算,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可达到100 亿元,相当于目前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长1 倍。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 年,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全球车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超过2000 亿元。中国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机。
然而,尽管市场的热情很高,中国的动力电池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日前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进口。
技术瓶颈尚难突破
根据国家863 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预计,在电动车市场需求带动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在未来5 年内将超过200亿元。坐拥全球重要的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会不会在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失去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国家已经明确了购买电动车的高额补贴。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补贴确实有诱惑力,但是购买后的风险却让人不得不谨慎。从电动车热销市场到政府补贴卖车不过短短两年,现在还没有哪个动力电池生产厂商敢拍胸脯说,自己的电池组已经越过手工阶段,进入工业化生产了。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最迫切的是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从目前看,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比较可行的技术选择。而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当中,动力电池是技术门槛最高、也是利润最集中的部分。如果不能掌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定将遭遇“天花板”。而电池技术的突破,无疑就是捅破这个“天花板”的“竹杆”,成为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未来行业制高点的最佳切入点。
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如此看来,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饱受业界关注的同时,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却正在遭遇“瓶颈”。据了解,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汽车方向为主,而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3 个部分,其中电池是最为核心的部件。遗憾的是,在这些方面,中国都处于研发中,还没有进入产业化的阶段。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张小虞表示,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已经开始重视动力电池的研发,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基础和共性技术上的投资不断加大。产业化不可一蹴而就目前,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的成本一般占整车成本的40%。推动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是降低成本,实现大规模运用的前提。电池产业链包含原料、材料、隔膜、电解液、管理系统等,不仅是电池生产商,整个产业链都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电动车产业化并不能一蹴而就。
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也将日趋严重。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强调,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通过示范运营,不断扩大规模,通过规模化的应用促进电池技术进一步提升、降低电池成本、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现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多独自研发,经费有限,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技术很难深入推进。另外,大批动力电池投资项目在全国各地大量启动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重复建设潮,业内亟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完善投资方向和渠道,通过推进共性技术发展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早日步入正轨。
业内人士指出,电池行业应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在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超级电容器及电源系统等方面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积极开展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的研究,使中国在新型电池研究开发中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电池工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要加强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推动以循环经济、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电池回收、再生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行业引导,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企业的并购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电池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提升中国电池产业的整体水平。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