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世界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在频繁遭遇反倾销与国内取消出口退税等内忧外患夹击之下,草甘膦生产已面临生存危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直以来产能极度过剩、供需严重失衡的草甘膦产业或借此契机掀起一轮洗牌。
一、草甘膦全年形势不乐观
在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中,草甘膦原粉就位列其中。据了解,国内主要公司农药出口利润已十分微薄,2009年年报显示,新安股份农药产品的毛利率为14%,江山化工农药产品的毛利率仅为4.3%。此次取消了草甘膦原粉9%的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上周草甘膦价格下跌500元/吨至19500元/吨。
草甘膦的出口环境也较为恶劣,近年来草甘膦多次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包括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在内的国家均对我国草甘膦企业提出过反倾销调查。尽管我国草甘膦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已于4月底取消调查,让国内企业有所喘息,但巴西却在5月底加大中国产草甘膦的征税力度。
二、产能过剩,出口量增价跌
国内草甘膦的出口企业目前已面临着严重的行业产能过剩危机。2008年年初,草甘膦价格一路飞涨,在暴利诱惑下,国内众多农药生产企业纷纷上马草甘膦生产装置,导致国内草甘膦原药产能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扩张近三倍。2009年全球草甘膦需求量约80万吨左右,而仅中国产能就达103万吨,供需结构严重失衡。
产能扩张后,金融危机转眼即至,需求下降让草甘膦价格滑至企业成本线,国内大部分企业勉强靠出口订单维持生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草甘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2.6%,但金额却同比下降64.9%。今年一季度,草甘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0%,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17.2%。作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之一,草甘膦的处境十分艰难。
三、取消出口退税成洗牌契机
此次出口退税的取消对草甘膦产业来说除了短期的负面影响外,也成为行业洗牌的契机。行业整合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通过兼并和重组等手段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市场秩序的回归。同时,国内不断提高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将逐渐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整体素质提升。(来源:化工产业损害预警课题组)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微信公众号:CIE-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