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个用油大市,怎样使全市成品油供应更加稳定?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伴随“十一五”规划接近尾声,全市“‘十二五’成品油油库及加油站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基本框架已形成。规划总体目标是:合理增加新建布点,发展建设配送中心;推动成品油分销体系均衡发展,提升供油总量和保障供应能力。
对于“天价地价建加油站”的现状,规划提到,要突破土地制约,增加网点建设。
规划还提出,要提高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商新建布点比例。
加油站建设步伐慢
市经信局交通能源科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莞成品油的消费规模正不断增大。2005年—2008年,全市成品油年零售量(车用汽油、柴油)分别约146万吨、169万吨、189万吨和182万吨,年批发量(含对外中转分销)从约200万吨增至约300万吨。
对于不断增加成品油用量,市经信局认为,东莞现有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增强。在同样数量的加油站和油库的情况下,从2006年起,供应能力和经营量逐年提升,基本能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几次全国性成品油供应紧缺期间,较好地保障了东莞成品油的稳定供应。
尽管如此,作为成品油供应终端的关键渠道,在过去的5年间,市规划确认的新建、迁建的加油站有20座,已建成投运的仅有1座,目前全市共有305座已领证的加油站。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加油站规划新增150座,总量控制在446座以内。
显然,现实与规划相距甚远。
造成加油站建设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市经信局交通能源科认为有3点:
一是土地制约。加油站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严重,地价过高,使加油站建设用地很难取得。例如,东莞市在已招投标的3个加油站,土地成交价最高的达到4700万元。
二是政策制约。政策规定了建站用地的专用或商用性质,使在规划点上的用地指标有限,进入招投标范围的加油站不多,且用地招拍挂难度增大。另外,规划调整的程序复杂,手续繁琐。
三是效益制约。随着成品油市场放开,资源的紧张和价格波动,加油站经营效益日趋下降,投资回报期延长,投资经营渐趋理性。因此,东莞市已经招投标的3座加油站,中石化均没有参与招投标。
此外,在布局优化上,市经信局认为未有根本改善,加油站布局仍不合理、不均衡。有些镇街和路段分布过密,有些则过稀;部分新城区和新道路还存在盲点,跟不上路网发展。油库布局也不够优化。在水域分布过密,而铁路沿线较少。物流进入过于依赖水路,并受其制约,配送系统和功能未曾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市经信局提出选择性执行“十一五”规划中未使用的新建布点,填补新区新路的盲点。
为何增加两大巨头布点比例?
东莞成品油经营主体一直是多元化格局,中石化、中石油(含中油BP)是主渠道,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海油现已进入东莞成品油市场,建有32万立方米的仓储油库。
在现有305座加油站中,中石化141座,中石油(含中油BP)54座,中海油5座,民营(含外资等)105座,分别占油站总数的46%、18%、2%和34%。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供应量占全市65%以上。
不难看出,中石化、中石油已经在东莞成品油供应市场占据绝对优势。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强调增加二者加油站的布点比例呢?
对此,市经信局交通能源科认为,目前东莞市成品油经营主体结构仍然存在缺陷。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与民营加油站这种副渠道,不同的经营主体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对等,经营能力与经营设施不对称,对全市成品油的稳定供应形成一定影响。
首先,主渠道保供压力过大。当成品油供应紧张,尤其是零售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很小甚至无利润的时候,民营企业较难履行社会责任,整个保供的压力都压在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身上。主渠道系统现有设施能力又不足以承担更大的供应量,容易造成排队加油、供应短缺的局面,还使其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
其次,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当成品油供应充裕,且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的时候,民营加油站往往采取降价等方式促销,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已出现过个别民营加油站的油价比市场定价每升低0.8元甚至1元的情况。还有极个别的民营加油站,采取调兑非标油等不正当手段,以获取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
在“十二五”规划框架中,特意提到“通过提高中石化、中石油等主渠道商新建布点比例,保障成品油供应稳定和维护市场有序竞争”。
记者了解到,根据东莞现有新建加油站的规定,加油站土地必须进入招拍挂程序。这意味着在土地方面,无论是对中石化、中石油,还对中小型民企,竞争条件都是一样的。(来源:南方日报)
专业提供各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国贸易数据、产品进出口分析报告、 行业进出口报告、企业进出口报告、进口企业黄页、出口企业黄页等信息产品
有需求者请致电:010-89438819
QQ:529457141
微信公众号:CIE-DATA